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农业科学   17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乳山湾东流区细菌数量的分布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6~9月对乳山湾东流区的微生物调查资料,研究了乳山湾东流区海水及底泥中细菌和弧菌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与温度的变化相一致,6月中旬~8月中旬,细菌数量增长比较缓慢,8月中旬开始,细菌数量增长较快,到8月底,达到最高值,异养菌为5.71×106cell/mL,弧菌为2.1×104cell/mL。而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水中的细菌量逐渐减少。滩涂底泥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均比海水中细菌高l~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2.
针对冀北山地的森林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铗捕法和洞口统计法进行鼠害种类及密度的调查;通过踏查确定主要危害树种;采用化学、物理、营林、生物药剂、天敌等5种方法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主要鼠害为棕背鼲,油松是其主要为害树种;7月、8月是其为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物理防治(树干套管)和营林措施(割灌除草)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3%和89%,并且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大面积推广;天敌防治见效周期较长,是解决森林鼠害的治本之道,但短期效果不太明显,生物药剂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3.
阿尔金山北麓是野生双峰驼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该地区野生双峰驼的生境内设立样线样方,对野生双峰驼生境内沙漠植被组成、地理区系和群落多样性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沙漠植物较为稀少,有9科17属17种植物,植物区系倾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和单种属内,优势科属的组成较少;该地区植物科的地理分布型有3种,属有5种地理分布型和2个变型,总体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较为明显,并呈现了与古地中海成分的相关性;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结构单一,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这与荒漠植物生境的严酷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4.
红海湾水质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7年 8月~ 1998年 11月的调查数据 ,分析红海湾水域的营养水平及分布特点 ,以了解红海湾水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红海湾水域的富营养化指数E的分布从北向南呈逐渐递减趋势 ,即长沙湾滩涂养殖区 >长沙湾浅海养殖区 >自然水域、龟龄岛水域 ,其中长沙湾滩涂养殖区和长沙湾浅海养殖区受污染明显 ,分别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 ;自然水域和龟龄岛水域则营养状况相似 ,基本上未受到明显的污染。E的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除冬季处于贫营养状况外 ,其余 3个季节均达富营养化程度 ,其中以春季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 ,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分别根据CN/CP 值和E值所推断出的结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5.
有机污染在时间上的变化为,7月前呈有机污染不断加剧的过程,到7月整个东流区均达到严重污染水平;7月后是污染程度逐渐减轻的过程,到9月整个东流区水质恢复到较好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在空间上的变化是从湾外向湾内逐渐加剧趋势。6、7和8月整个东流区均达到富营养化水平,但富营养化的程度有所不同,7月富营养化程度最严重,8月较7月减轻,到9月湾内基本恢复正常。与1994年8月比较,1995年8月东流区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56.
应用多项指数综合评价公式、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公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莱州湾2002年5月和8月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质环境和生物环境处于良好水平;表层沉积环境处于污染水平,有的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其中重金属镉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57.
同安湾浮游动物数量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研究2000年同安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并就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同安湾共记录到浮游动物69种及12种浮游幼虫,以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数量季节分布呈现春季高,冬、夏季居中,秋季最低的特点。种类数的季节分布与水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浮游动物数量与养殖贝类、浮游植物细胞数密切相关,并与浮游植物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安湾浮游动物的数量与邻近养殖水域西海域的相当,比马銮湾的低。与历史资料比较,同安湾浮游动物的次级生产力水平比1995年的有所上升,但恢复得较慢。  相似文献   
58.
莱州湾落网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落网根据莱州湾水浅,流小特点设计而成,通过放大网目,在增端增设导鱼装置,改进固定装置,使网具结构更合理而有创新,91年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填补了莱州湾落网作业空白,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9.
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省大亚湾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潮间带生物标本共70科150种,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出现的种类最多,二者占了总种类数的80%,其中部分属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潮间带生物全年平均生物量为1954.26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003.77ind·m-2。全年各类群生物中,平均生物量及栖息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其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J)属中等水平,分布范围在1.419~3.562,平均为2.663。  相似文献   
60.
ABSTRACT:     Sexual maturity, morphological sexual dimorphism,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goneplacid crab Carcinoplax vestita were investigated in Tokyo Bay, Japan, from November 2002 to October 2003. The puberty molt in males was evidenced by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chelipeds and merus of the walking legs, and was estimated to occur at a size range of 13.20–18.85 mm carapace length. Post-pubertal female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abdomen and puberty was estimated to occur at a size range of 12.81–15.46 mm carapace length. Sexual dimorphism in C. vestita was observed in all features that showed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Monthly changes of gonad index in males, and of seminal receptacle index and occurrence of sperm plugs in females were synchronized, and indicated that mating was intense in spring. Ovaries began developing in March. Ovigerous females were found in all months except December, but were clearly more abundant between August and October. Fecundity ranged from 7800 to 57 000 mature oocytes per female per batch and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body siz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me females may spawn more than one batch per 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