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对海口林场桉树基地2013年5月种植的亮果桉、蓝桉和直杆桉进行冻害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亮果桉受冻程度较轻,冻害指数相对较低,直杆桉与蓝桉受冻程度比较严重,冻害指数均大于60。经树高、地径和冻害级别的相关性分析,亮果桉、蓝桉和直杆桉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随着树高与地径的增加,桉树冻害级别降低。亮果桉较耐低温,在以后的造林中可以作为主要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2.
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0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各类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条件分析研究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景观生态综合指数(Ei)的范围为2.10~4.48,四级生态分区和五级生态分区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三级生态分区约为整个区域的1/5,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上较好;热带荒草地景观、热带灌丛景观、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水体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滨海红树林景观和热带农田景观生态质量一般,热带田园景观和热带疏林景观生态质量较好甚至优异;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背景提出4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和人文型乡村旅游,并建议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3.
海口市花卉苗木生产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海口市热带花卉苗木的生产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发展模式,提出海口市花卉苗木生产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4.
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高冷饮的卫生质量,为监督执法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以海口市小型自制饮料店所生产的饮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微生物污染情况。于2015 年7 月在海口市小型自制饮料店采购3 种饮料及饮品店的饮用水样品共43 份,按照卫生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样品进行细菌总数、细菌革兰染色检测。共采集样品43 份,合格份数25份,合格率为58.14%。在3 个品种的饮品中,细菌总数最多的是红茶,高达1.97×104 CFU/mL,细菌数最少的是奶茶。小型自制饮料店的饮品在制作过程和存储中容易造成细菌污染,为了广大市民的饮用健康,执法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提高小型自制店饮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65.
海口市近60a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10年海口市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数据,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 ,分析了海口市1951~201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口市近60 a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显著上升、日照时数显著减少,但降水量变化不明显。20世纪90年代是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日照时数减少的显著变化稳定期,2000年以后气候变化波动最强烈。旱季气温增幅明显大于雨季,但降水量变化较小。此外,旱季气候要素波动大于雨季。气候突变和小波分析得出,1986年是气温由低到高的突变点,1967~1978、1998~2010年分别是冷期和暖期;1976年是降水量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点,1993年是日照时数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点。海口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均存在5~10 a左右的周期,日照时数存在5~8 a、25~28 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66.
海口自然坡地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海口自然坡地土壤水分状况及影响因子。根据海口市琼山气象站2005—201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自然坡地土壤湿度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海口市自然坡地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自然土坡地10~50 cm土壤湿度年变化呈正趋势变化,各季节土壤湿度的变化与年变化一致,冬、春季土壤湿度变化大,不稳定;(2)10~ 50 cm土壤湿度月变化呈波形变化,2—10月土壤湿度呈上湿下干型,11—1月土壤湿度呈上干下湿型。(3)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的变化变小,各层间的土壤湿度差异越显著,40~50 cm上下层的土壤湿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4)20 cm土壤湿度与其他层土壤湿度相关最为密切,利用20 cm土壤湿度作为10~50 cm土壤湿度的代表值与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土壤湿度与地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各季节20 cm土壤湿度回归方程通过1%的显著检验。  相似文献   
67.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于人口高度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碳排放聚集的城市而言,森林生态系统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尤为重要。从海口市域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入手,通过剖析市域森林的数量与分布、组成与结构和森林健康等要素,对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提出了海口市域森林生态系统优化提升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采用工程措施对海口市区水体进行了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城市水环境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和提升。为了评估此次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服务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价格替代法、碳税法、工业制氧法、生态价值法等评价方法,测算了海口城市水体修复的调蓄洪水功能价值、水质净化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文化科研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生物栖息地价值、产品供给价值、供水服务价值。结果显示:每年海口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后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4543万元,其中水质净化价值最大为2888万元,占比63.5%;休闲娱乐的服务价值次之1065万元,占比23.4%。  相似文献   
69.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见血封喉在海口地区集中分布于自然村落周围。为初步探讨人类活动对见血封喉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在海口地区共设置6个样地,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5个方面分析了海口地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种子的萌发率高,幼苗个体丰富,但是幼树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较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②现存的Ⅱ、Ⅲ级个体数少,导致静态生命表中Ⅱ、Ⅲ级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Ⅵ级死亡率达到最高。③虽然见血封喉种子成活率较高,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低,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但是如果剔除掉人为干扰在幼树阶段的影响,其生存曲线属于Ⅰ型,呈凸型,这表明该海口地区的环境条件较适宜见血封喉种群的生长。④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转变成随机分布,后又向聚集分布发展。  相似文献   
70.
齐飞  李浩  施正香  韩华 《猪业科学》2020,37(10):95-99
地域气候差异、环境控制措施的选择对猪场设计及运行影响巨大。针对不同的养猪生产区,如何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对猪场进行标准化设计是满足猪场建成后正常运营的重要条件。海口市属华南地区,地处低纬度热带区域,年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可达约41℃,平均相对湿度85%。文章针对海口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点,探讨了海口地区商品猪场在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和环境控制设计方面的设计思路,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