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3篇
农业科学   33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21.
在家兔生产过程中,尽管家兔已接种了兔瘟疫苗,但在规定的免疫期内仍发生兔瘟或抗体监测时达不到应有的抗体水平,甚至有发生整个兔群暴发兔瘟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免疫失败?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家兔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2.
小鹅瘟诊治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病鹅以严重下痢和发生渗出性肠炎为特征.  相似文献   
923.
1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突然抽搐死亡。大部分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兔气喘、被毛粗乱、耳耷拉。多数病兔体温在40℃以上,并伴有拉稀现象。病兔死前挣扎、咬笼、全身颤抖,倒卧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最后惨叫而死,病程约2~3d。多数死兔鼻孔中有血样泡沫。有的未见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有的病兔眼内有白色分泌物,其眼球昏暗。  相似文献   
924.
疾病是养兔业的大敌。由于家兔是一种弱小的动物,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发病,很难救治,多数以死亡为结局。在很多兔场爆发不同的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如兔瘟、魏氏梭菌性肠炎、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真菌性皮肤病等,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研究兔病、控制兔病是养兔生产中永恒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25.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雏鹅,并且以21日龄以内的雏鹅较为多见。现将防治小鹅瘟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1预防(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选择没有感染过小鹅瘟病毒的种鹅。笔者认为许多小鹅瘟的爆发,都是由于孵化期或在出雏期间感染小鹅瘟病毒造成的。因此,应在种蛋入孵前做好种蛋和孵化环境的严格消毒,保持良好的孵化卫生条件。(2)对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小鹅瘟疫苗预防接种,使雏鹅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一般可在15日龄内抵抗小鹅瘟病毒的侵害,这是预防小鹅瘟的有效措施。对雏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注射是不可取的。因为注射疫苗后,机体一般在7天左右产生抗体,15…  相似文献   
926.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病毒力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兔业造成了极大危害。近几年,尽管全国各地均采取了综合性防制措施和预防接种措施,但仍有兔瘟发生。1 兔瘟发生的原因1.1 应激因素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应激,如兔舍环境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差,保温控湿不良,兔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均能使兔在接种疫苗后,免疫抑制,产生的免疫力不够坚强或没有产生免疫抗体,不能抵抗兔瘟病毒的感染。1.2 疫苗效价低、免疫程序不合理、防疫制度不健全、免疫操作不严、免疫接种剂…  相似文献   
927.
一、发病情况 2005年3月9日,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王某饲养了500只蛋鸭,已130天,突然死亡15只,主诉四、五天前请人诊治,诊断为绦虫病,曾用驱虫药(阿苯达唑)与电解多维治疗,未见好转,死亡率反而不断上升,遂请笔者诊治。  相似文献   
928.
929.
1.1流行特点 1.1.1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雏番鸭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30.
我县地处浙南贫困山区,水田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自推广杂交稻之后,单季晚稻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5%以上。1982年以来,由于山区稻瘟病流行,并逐年加重,使当家的汕优6号大面积发生穗颈瘟,产量损失严重,杂交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