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农业科学   318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坛紫菜壳孢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坛紫菜壳孢子结构的结果。在电镜观察中,可见壳孢子外围具有一层很薄的质膜。细胞质内有一个轴生星状色素体,色素体中央有一个不被界膜的造粉核。细胞质内有少量脂质体。质体内布有许多质体小球。色素体的质体基质是单独的,彼此被居间层分开,色素体界膜和质体基质之间可见有相连接之处。类囊体表面布有藻胆体颗粒.细胞质内还可以见到线粒体、液泡、游离的红藻淀粉颗粒及核糖核蛋白体。细胞核有双层核膜,核膜外围也附有核糖核蛋白体,核膜上能见到核孔。细胞内的核仁,是一个致密而又结实的球体,细胞核与核仁之间无界膜分隔。  相似文献   
162.
刘孙俊  王云 《齐鲁渔业》2003,20(2):19-20
减少单位苗壳数量又能增加单位的附苗密度,提高壳孢子的附着率,这是提高紫菜增产增值的有效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本县娘宫村紫菜育苗室进行了紫菜种培育对照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培育池条件和育苗器材培育池2口(房顶瓦片遮阳),长9 m,宽2.3 m,深0.6m;挂养材料:竹杠60根  相似文献   
163.
近年来,福建南部海区一些网箱养殖石斑鱼常见一种流行性孢子虫病,病鱼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消瘦。外表无明显病理症状,部分病鱼腹部膨大变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腹腔、生殖腺、肝脏、结缔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内散布或成串排列数个到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黑色或银灰色孢囊。包囊内含大量孢子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4~5μm。根据形态学以及寄生特点确定该寄生虫是一种匹里虫。  相似文献   
164.
贝壳紫菜单孢子和叶状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家海 《水产学报》1996,20(2):132-138
贝壳紫菜的叶状体是由丝状体直接产生的。通过试验,笔者发现贝壳紫菜生活史中虽没有壳孢子,但存在着单孢子。由单孢子萌发发生的叶状体在形态上与由丝状体直接发育而来的叶状体相似,而前者的生长速度较后者快。经Wittmann氏染色法染色,1-3细胞期的单孢子幼叶状体的细胞间不存在胞间联系。本种的单孢子囊仅出现在叶状体成熟阶段,在幼苗期未发现有单孢子放散。由于在贝壳紫菜的生活史中存在果孢子和单孢子而没有壳孢子  相似文献   
165.
坛紫菜秋季采苗促使壳孢子大批放散,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目前使壳孢予放散大都采用“下海刺激法”。这种方法效果虽好,但有许多缺点。1.要把成千上万只成熟的丝状体贝壳,从育苗室运往海区吊挂,不但要有人力,还要使用车、船,工作量大,成本也高。2.在搬运过程中,藻体容易干死。3.贝壳互相摩擦,藻丝也会擦伤。  相似文献   
166.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杏李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花药壁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发育类型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类型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正四面体型;(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4)部分花药囊内单核居中期的小孢子存在胞质不规则过度收缩、绒毡层离散脱落的异常现象,部分二核花粉粒细胞质稀薄,该现象可能会导致花粉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7.
大麦小孢子再生植株气孔保卫细胞长度与倍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大麦小孢子来源植株倍性的方法,对大麦品种"花30"不同倍性(种子来源二倍体,小孢子来源单倍体和单倍体加倍系)早期植株的不同叶位、不同叶片部位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进行了测定,考察了不同取材部位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差异,对种子来源二倍体、小孢子来源单倍体和单倍体加倍材料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分布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花30"单倍体材料的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在不同叶位以及不同叶片部位差异较小,而单倍体加倍材料和种子来源二倍体材料受叶片部位影响较大,单倍体和二倍体材料间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差异显著,而单倍体加倍材料和种子来源二倍体材料间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未观察到明显差异。单倍体和单倍体加倍材料气孔保卫细胞的长度值范围分别为26.9~37.7μm和36.7~62.1μm;利用37μm临界值可对大麦小孢子来源的DH群体中的单倍体进行快速区分。  相似文献   
168.
姬松茸(Agaricus brasiliensis)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姬松茸种质资源匮乏,对姬松茸的遗传背景认识不足,阻碍了其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种质资源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本研究以姬松茸J1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姬松茸生殖相关结构进行微观形态观察,探究姬松茸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姬松茸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菌褶、担孢子和菌丝体微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桑葚期菌褶和菌髓处于发育阶段,菌褶片状物不明显;珊瑚期后能明显观察到菌褶片状物,相互平行排列,由菌髓和其两侧的子实层组成,排列紧密,厚度均匀,且着生少量担子,但菌髓呈不规则排列;成形期菌褶更为清晰、排列规整,内菌幕未破裂,菌褶间隙包含表面凸起排列的担孢子和杂乱的导管状细胞,导管状细胞紧密关联;成形期菌褶担子较为饱满,有褶皱,担子上着生有3个孢子梗或4个孢子梗,各担孢子之间有细小的连接丝。通过DAPI对担孢子核数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姬松茸大多数担孢子属于双核孢子,少量属于单核和无核孢子;通过DAPI对菌丝体细胞核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姬松茸菌丝体属于多核,有隔膜,但未见锁状联合。本研究明确了姬松茸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菌褶、担子、担孢子以及菌丝体的微观形态特征,丰富了姬松茸的生物学研究和生活史过程认识,为姬松茸杂交育种、担孢子交配型、遗传转化体系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9.
松花菜浙09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09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中熟杂交松花菜品种。该品种植株健壮整齐,生长势较强,综合抗性良好;叶片披针形,叶色深绿,蜡粉厚,株形较开展,株高约50 cm,开展度约80 cm;定植后80 d左右采收,花球半圆球形,乳白松大,花层较薄,不易毛花,梗细而青,品质优良,球径24 cm左右,单球质量1.5 kg左右。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春秋两季种植,也适宜平原越冬栽培及高原夏季栽培。  相似文献   
170.
研究不同温度、水分含量、光照条件、p H值对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3~28℃、光照与黑暗间隔12 h、p H值5~7的条件最适合冬孢子萌发;同时,还观察和描述了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次生小孢子形态及产孢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9种培养基均能产孢,在4%葡萄糖酵母膏液体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多,存在3种不同形态的次生孢子,带荚膜的次生孢子无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