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农业科学   9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揭示地下水埋深与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特性相关关系,为西辽河流域通辽平原区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空替代和土壤单重分形等方法,定量分析植被群落和土壤颗粒变化特征,并探讨二者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植被特征与多样性指标值大小顺序为2—3m1—2m0—1m(4m)3—4m;研究区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粉粒含量在52.03%~84.78%之间,土壤颗粒平均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3—4m,4m,0—1m,1—2m和2—3m,颗粒分形维数分别为2.34~2.49之间;分选级别分别为较差、差、较差、较差和差;偏度等级分别为近于对称、近于对称、近于对称、负偏和负偏;各种样地峰态均属很尖窄。[结论]研究区植被群落的演替表现为随着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变化呈非地带性草甸植被向地带性典型草原植被的演替过程,地下水埋深2—3m处为植被演替临界范围。  相似文献   
82.
苏南平原稻田灌排水系统中氮磷平衡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静  王德建  王灿 《土壤学报》2008,45(4):657-662
应用大型原状模拟土柱,对苏南平原典型稻田灌排水系统中,养分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每季水分消耗量在890~1 320 mm之间。稻田能净化灌溉水中养分,不同施肥处理稻田对NH4+-N、NO3--N和TP的净化量分别为10.7~12.3、6.8~9.2和-1.2~2.0kg hm-2。稻田养分淋溶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养分净化量与化肥用量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秸秆对养分净化量的影响不明显,而猪粪明显降低了稻田养分净化量,甚至成为周围水体磷素污染源。稻田对灌溉水中的NH4+-N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均起到净化作用,对NO3--N在水稻生长初期有淋溶风险,而对TP,除了猪粪处理,稻田均呈现出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83.
华北平原海水灌溉对土壤性质和菊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rrigation with various dilutions of seawater can act as an alternate water resource and th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ving freshwater resources as well as promoting agriculture in the coastal semi-arid area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Jerusalem artichoke (Helianthus tuberosus L.) grown i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irrigated with seawater diluted with freshwater from 2001 to 2003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seawater irrigation in the Laizhou area. For treatments of CK (non-irrigation) along with seawater concentrations of 25%, 50%, and 75%, total dissolved solid (TDS) in the non-irrigated soi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in both 2002 and 2003 and was 1.3 times higher in 2003 than in 2001. In the 25% and 50% seawater concentration treatments, TDS in 2001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 0.05) than CK; however, TDS in these two treatments decreased by 34.9% and 40.1%, respectively, in 2003 compared with 2001. The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 remained below 10 mmol^1/2 L^-1/2, indicating that alkalization was low with seawater irrigation. In 2001 and 2002, compared to CK and the irrigation treatment with 75% seawater, irrigation with 25% and 50% seawater increased the yields of Jerusalem .artichoke. This meant that Jerusalem artichoke could be safely grown in salt-affected land of Laizhou area with 25% and 50% seawater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84.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为13.53~22.56 t/hm2;各地区玉米产量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播期范围内均呈随播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对这一趋势和各气象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在华北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平均日辐射量,而华北中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华北平原自北向南,优化播期呈逐渐推迟的趋势:北部怀来地区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北京、乐亭和天津地区以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产量最高;中南部以6月中上旬播种(夏播)较适宜.  相似文献   
85.
近些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主汛期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年降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53农场主汛期降水序列具有3 a,6 a,29 a以及13 a左右4个主周期,同时,主汛期降水序列与年降水序列的主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地下水资源的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华北平原春玉米季土壤硝态氮动态及氮素矿化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明确推荐施氮的优势所在,并为春玉米制定合理的施氮策略,本文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通过设计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了春玉米季0—150 cm土体土壤NO_3~-—N动态和氮素矿化的特征。结果表明,经验施氮0—90 cm土层NO_3~-—N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一般在400 kg/hm~2以上,90—150 cm土层则富积了大量的NO_3~-—N,潜在淋洗量很大。不施氮条件下,土壤表现出较强的净矿化势,并且净矿化速率和玉米生长速率有较好的协同性,二者同在大喇叭口至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但土壤供氮能力逐年下降。推荐施氮使得0—90 cm土层NO_3~-—N总体保持在100~200 kg/hm~2范围内,既确保作物的吸收又减少了氮素淋洗损失。研究表明,三年来推荐施氮共节省氮肥475 kg/hm~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87.
为在耕地休养生息背景下开展地下水休耕政策过程绩效评价,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黄淮海平原的2 个市、5 个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户实地调查,以公共价值理论为基础,构建地下水超采区休耕政策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辅以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对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休耕政策过程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明晰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休耕政策公共价值体现并从公平性、参与性、效率性、可持续性等4 个维度构建休耕政策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休耕政策过程绩效评估总得分为74.38分,绩效等级处在“较好”的水平;3)休耕政策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包括休耕政策面积落实环节、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政府组织环节、政策生态目标认识环节;休耕政策实施过程的薄弱环节,包括休耕政策面积落实环节、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政府组织和论证环节。综上,本研究构建的地下水超采区休耕政策过程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休耕政策实施过程定量评价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支撑。  相似文献   
88.
以松嫩盐碱草原3种不同盐碱程度的盐碱土为材料,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3种不同程度盐碱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3种盐碱土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pH值、碱化度随着盐碱化程度增加而增大,而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随着盐碱化程度增加而降低;3种盐碱土共获得2841个OTU,分属于39个细菌门,其中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等10个菌门是盐碱土中最主要的细菌门类;轻度盐碱土中酸杆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为32.28%,中度盐碱土中变形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为19.87%,重度盐碱土中放线菌门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为22.57%;RDA分析表明,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广古菌门、TM7等的相对丰度与碱解氮、有机质以及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放线菌门、浮霉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与pH值、碱化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农田生产效率,基于2017年对成都市郫都区13个乡镇92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郫都区主要的水旱轮作和旱作种植模式的农田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平均农田生产效率为0.793,不同模式农田生产效率排序依次为蔬菜连作或轮作(0.957)、水稻-大蒜(0.847)、水稻-油菜(0.782)、韭菜连作(0.759)、水稻-蔬菜(0.722)、水稻-圆根萝卜(0.689),农田生产效率未达到有效值1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益较低;同时,各模式均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水稻-蔬菜、水稻-油菜模式还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影响6种模式生产效率的因素均不相同,政策因素对农田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为进一步提高郫都区农田生产效率,建议适度推广农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各类农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0.
梁静  贾丽  陈清 《中国蔬菜》2020,1(6):81-86
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是全国蔬菜发展的六大优势产区之一。通过收集2011~2019年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菜田重金属研究的文献数据,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量值。与各个省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土壤出现了明显的Cu、Zn、Cd和Hg累积,Cr和As均没有出现累积。8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范围在0.30~0.80,排序依次为:CdPbHg=NiZnCuAsCr,仅Cd处于警戒等级,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处于清洁等级。8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5,表明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需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