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3篇
农业科学   9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姜利  王黎明 《森林工程》2003,19(1):50-51
本文通过哈尔滨机场高速公路测设中所遇到的平面线形、纵断面设计、排水以及旧路利用等问题 ,提出了在测设中的解决方法 ,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了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32.
尹宝重  甄文超  冯悦 《作物学报》2015,41(4):623-632
于2012—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夏玉米深松播种和免耕播种两个处理,从玉米出苗开始,根据生育进程定期观察玉米根系形态、生理指标及微观结构、玉米冠层光合特性和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测定产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2 m土体水分储蓄情况。结果表明,0~6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可提高玉米根系干物质积累、表面积、根长和活跃吸收面积比例,全生育期分别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30.5%、24.6%、29.7%和56.3%。0~6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玉米根系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比免耕处理高140.0%、37.0%和36.5%。全生育期,深松播种处理根系伤流液总量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15.2%。0~40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单根和整株根系导水率分别提高15.8%和17.0%。0~4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玉米根系中柱导管直径增大,中柱鞘细胞壁及中柱内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增厚栓化,髓细胞数量增多但整体在髓腔横切面积中所占比例偏小,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增大、数量增多,皮层厚度降低;0~20 cm土层,深松播种处理根系皮层中部细胞虽也较大但层数较少,相当于免耕处理的86.2%。深松播种处理可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全生育期平均比免耕处理高12.5%;深松播种处理还可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势。深松播种处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全生育期平均比免耕播种处理高5.0%。与免耕处理相比,深松播种处理2年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比免耕播种处理提高2.4%、3.9%和8.2%,耗水量降低9.1%,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免耕处理高8.2%和14.4%,2 m土体贮水量提高31.7%。  相似文献   
33.
内蒙古河套灌区有效灌溉及盐碱控制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位于中国干旱地区的河套平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里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长期过量灌溉引起了该地区土地的盐碱化。水资源短缺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地区引黄河水量将进一步削减,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农业节水和传统的用水洗盐方式是一对需要解决的矛盾。现代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微灌等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很难在这里得到应用,地面灌溉方式在近期内仍将是主要的灌溉方式。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地下水位的有效控制将是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34.
卞建民  张芳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3):93-96123
根据松嫩平原西部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特征和水资源条件,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投影寻踪技术,采用实码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将方案多维评价指标值综合为一维投影值,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实现方案的优选。研究表明,投影寻踪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权重的人为干扰,通过优化排序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定量化表征。  相似文献   
35.
复垦对三江平原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il environment in Sanjiang Plain has changed greatly because of the reclamation on a large scal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have changed ,and soil erosion,soil saline-alkaliztion and soil pollu-tion occurred in some areas ,Thes Problems have obstru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soils in Sanjing Plain,in this paper we raise som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asures which might be refereces for experts and department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36.
华北平原大气降水对土壤淋洗脱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生  陈秀玲 《土壤学报》2005,42(5):730-736
华北平原属季节性干旱半湿润太平洋季风气候区,降水量500-600 mm,年际和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盐碱灾害并存,成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降水量74%集中在雨季,对土壤发生淋洗脱盐作用。一般在雨季7-8月份降水量超过300 mm,土体表现为脱盐。次降水量超过25 mm,根层土壤发生淋洗脱盐。海河平原自1964年逐年开挖骨干排水河道,使海河五大河流水系都有了自己的入海尾闾, 在排洪排涝的同时也排走了大量的盐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井灌的同时降低了地下水位,起到井排作用,减少了潜水蒸发,增大了降雨入渗,加强了降雨淋洗脱盐作用,并引河水回灌补源,淡化了地下水。华北平原控制了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而且大面积盐碱地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37.
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并分析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结果可靠;2冬小麦?夏玉米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平原、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引黄河灌区,单季玉米在河北平原北部分布最广,水稻集中分布于天津、河北唐山地区和黄河沿岸,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林果分散分布于几个产果区和京津周边地区,棉花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区。3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林果和蔬菜)则显著增加,其中林果、蔬菜和水稻的面积变化率较大,分别为56.45%、35.76%和23.16%,蔬菜和水稻的位置转移明显。4景观格局AWMPFD和SHEI指数值表明,河北平原以南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规模化程度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豫北以北地区由于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区域作物种植多样化指数增加。该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苏打盐渍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分布着小面积的苏打 盐渍化土壤,含盐量低,但是pH值高,碱化度大,具有着盐化与碱化同时进行的双重特性.土壤潜水埋藏较浅,属低矿化的HCO3-Na型水,通常因土体下部存在铁盘层相隔而与其深 层地下水缺乏联系,以致在其形成过程方面有着某种特殊性.在改良利用方面,应在综合规划与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业,含盐较重的地段宜于放牧或作为割草地 ,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与盐渍化加剧,已垦的盐渍土耕地,尤应重视土壤培肥.  相似文献   
39.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large thaw lakes on the Alaska Coastal Plain for molting Pacific black brant Branta bernicla nigricans, distribution and life form of shoreline vegeta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several scales: satellite imagery, point-intercept transects, cover quadrats, and a parameter for water regime. Brant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estimates from aerial surveys were used to classify large lakes into high, moderate, and low use. Correlations between brant and abundance of their preferred feeding site — moss flats — were best demostrated by satellite imagery. Intercepts and cover ratings were not correlated, presumably because these techniques were less efficient at assessing area. General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islands, large ice floes, and possibly other physical attributes of the habitat, influenced brant distribution. This area is unique because of low-lying, drained-lake basins that have ideal combinations of moss flats and large water areas where brant seek protection disturbance is vital to the success of this declining species because alternate habitats may not be available elsewhere on the Coastal Plain. in water or on ice floes. Protection of the area from  相似文献   
40.
由于黄泛区平原水库坝基一般为软弱透水地基,坝基经过防渗处理后,坝基渗透稳定,渗漏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坝基不可避免的还有一定数量的渗漏量,下游坝址外尚保留一定的剩余水头,渗水如果不及时排走,会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库外农田浸没。笔者以山东聊城发电厂新厂引黄调蓄水库为依托,阐述平原水库如何用排渗沟和减压井联合排渗减压技术防止库外浸没和土地盐碱化。减压井和排渗沟联合排渗减压是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库外浸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