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5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农业科学   41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N、K肥料配比对酸性和碱性土壤上两个莴笋品种(科兴 3 号和双尖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上施用不同N、K配比肥料对双尖莴笋和科兴 3 号的产量影响不同.在酸性土壤上,对照(N15K10)是适宜两种莴笋高产的最佳N、K肥配比处理.在碱性土壤上种植双尖莴笋时,可以考虑在对照基础上适当地降低N肥用量.在碱性土壤上两种莴笋的产量均高于酸性土壤.减N和增K处理有利于降低莴笋的硝酸盐含量.在酸性土壤上莴笋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于碱性土壤.莴笋采收后期茎的硝酸盐含量高于叶片.不同施肥处理对两种土壤上科兴3号和双尖莴笋营养品质的作用不一致.在酸性土壤上增施K肥或提高N肥的用量对莴笋营养品质的改善更有效果.莴笋的Vc含量以叶片>茎,且酸性土壤>碱性土壤.除双尖莴笋在增K处理(N15K15、N20K15)中茎的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酸性土<碱性土以外,其他处理莴笋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均为酸性土>碱性土.不同处理莴笋的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茎>叶.  相似文献   
82.
Frozen bread dough: Effects of freezing storage and dough improv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freezing storag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baking performance of frozen doughs,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activities of dough improvers, including emulsifiers, hydrocolloids and other improvers used in frozen dough application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read baked from frozen dough deteriorates as the storage of the dough at sub-zero temperatures increases due to several factors which are discussed. Lipid-related emulsifiers such as diacetyl tartaric acid esters of mono and diglycerides and sucrose esters employed as anti-staling agents, dough modifiers, shortening sparing agents, and as improve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protein bread have also been employed in frozen doughs. Hydrocolloids are gaining importance in the baking industry as dough improvers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induc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main components of wheat flour systems during breadmaking steps and bread storage Their effects in frozen doughs is discussed. Other dough improvers, such as ascorbic acid, honey and green tea extract, are also reviewed in the context of frozen doughs.  相似文献   
83.
【目的】旨在筛选不同养分的高效利用型砧木,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的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为葡萄生产中的砧木选择和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12种砧木嫁接‘87-1’品种组合的苗木在萌芽期、始花期、末花期、种子发育期、果实转色期、果实成熟采收期和落叶期7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整株取样,测定植株氮、磷、钾、钙、镁矿质元素含量,计算各组合单株元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不同砧穗组合氮、磷、钾、钙、镁的单株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87-1/34EM组合的氮、磷、钾、钙、镁累积量最高。以干物质生产效率、果实生产效率为指标,评价养分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87-1/420A组合氮和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87-1/贝达和87-1/101-14组合磷和钙的干物质生产效率较高,而镁的干物质生产效率中则以87-1/5BB组合表现较好;钾果实生产效率以‘1103P’砧木表现最好,‘101-14’砧木氮、磷、钙和镁的果实生产效率最高。收获指数体现了果实中养分的吸收分配情况,不同砧木处理下,‘贝达’砧木磷和钾的收获指数最高,氮、钙和镁的收获指数分别以‘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表现最高。【结论】本研究中不同砧木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情况差异显著,吸收能力与利用效率之间表现不一致。‘贝达’和‘101-14’砧木对磷和钙具有较高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1103P’砧木钾的生物及经济利用效率较高;氮和镁的生物利用效率分别以‘420A’和‘5BB’砧木表现最好,而经济利用效率则以‘101-14’砧木表现最好。另外,‘贝达’砧木促进了磷和钾向果实的分配,‘SO4’‘5BB’和‘华葡1号’砧木分别促进了氮、钙和镁向果实的分配。  相似文献   
84.
为探索适合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机械采收加工番茄的施肥规律,研究不同氮肥(N)、钾肥(K)及交互作用(N×K)对机械采收加工番茄果实成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氮肥和钾肥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9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N、K用量及其互作对加工番茄果实物质积累量、单果质量、果实红熟率、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影响显著,对果实叶绿素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L值影响不显著。N2K2、N2K3、N3K2条件下加工番茄产量≥16.12×104 kg·hm-2、成熟度≥93.29%、果实固形物含量≥5.22%、番茄红素含量≥21.38 mg·hg-1,可满足机械采收对加工番茄的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推荐施肥量为N 152.1 kg·hm-2,K2O 118.2 kg·hm-2。  相似文献   
85.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适宜的灌溉制度及施钾方案。于2021年03—0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W1(5 mm)、W2(10 mm)、W3(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和4个施钾(K2O)水平K1(180 kg/hm2)、K2(260 kg/hm2)、K3(340 kg/hm2)、K4(420 kg/hm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耗水量增加,W3处理比W1和W2显著增加23.66%和16.05%。同一灌水定额下,增施钾肥有增加耗水量的趋势(除W3K2外)。2)生育期内马铃薯钾素累积量呈“S”型变化,块茎膨大期前滴灌灌水定额小于10 mm、适量增施钾肥均有利于马铃薯钾素累积。在K4施钾量下,W3处理马铃薯钾素累积最多,与W1和W2相比,钾素利用效率提高17.74%和19.48%,钾素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均接近40%。3)同一灌水定额下,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在K3处理下获得最大值,K3处理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2 983.2 kg/hm2和110.3 kg/(hm2·mm),比K1、K2、K4处理分别提高9.53%、5.88%、13.16%和5.91%、3.15%、15.90%。4)同一施钾量下,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均在W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除W1K1外),W3处理下平均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2 294.0和118.1 kg/kg,比W1和W2处理分别提高5.84%、4.02%和8.58%、8.70%。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钾肥施用量为340 kg/hm2。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基质培条件下,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茄子产量、根系生长和根际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基质培茄子氮磷钾养分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质槽栽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以前期试验得到的基质配方沙子:炉渣:菇渣=6:3:1(体积比)为栽培基质,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以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施肥量=(目标产量需肥量-基质中速效养分含量)/化肥利用率)设定100%施肥量(F4),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少60%(F1)、40%(F2)、20%(F3)及增加20%(F5)和40%(F6)施肥量,研究氮磷钾用量对茄子产量、根系发育和根际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茄子单株产量随氮磷钾用量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较CK增产幅度为101.1%—212.9%,F3处理下单株产量最高,比CK高212.9%(P<0.05)。根际基质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为放线菌,真菌较少。定植90 d后,随氮磷钾施用量增加,茄子根际基质中速效氮、磷、钾含量逐渐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3处理下均较高,高氮磷钾处理(F4、F5和F6)下脲酶活性较高;根系活力、根系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F2处理下较高,分别较CK增加109.2%、49.2%和46.5%,差异显著。细菌数量与基质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速效氮、磷、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根系活力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根系活力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系活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沙子:炉渣:菇渣=6:3:1(体积比)的栽培基质条件下,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的适宜氮磷钾用量分别为N 180.6 kg·hm-2、P2O5 212.1 kg·hm-2、K2O 434.9 kg·hm-2,依此量施肥有利于茄子产量、根系活力和基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提高,可为茄子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明基质槽培番茄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方法】在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为试材,采用氮磷钾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共计20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然后以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编码值为自变量,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氮、磷、钾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氮、磷、钾肥进行主效因子、单因子以及互作效应分析,最终确定了番茄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结果】建立了氮、磷、钾肥施用量编码值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经F检验可知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主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料因子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以氮肥最大,钾肥次之,磷肥较小,表明氮是影响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均先增加后降低。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磷钾、氮钾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利用模型决策分析表明,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槽培番茄目标产量大于80 000 kg/hm2时的施肥方案为:N 284~367 kg/hm2,P2O5 173~228 kg/hm2,K2O 437~566 kg/hm2;番茄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11~407 kg/hm2,P2O5 221~291 kg/hm2,K2O 454~592 kg/hm2。【结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大于80 000 kg/hm2、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施肥方案为:N 311~367 kg/hm2,P2O5 221~228 kg/hm2,K2O 454~566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量之比约为1∶0.66∶1.50。  相似文献   
88.
小麦间作伴矿景天是一种原位绿色、边生产边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方式,施用钾肥是保障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研究不同类型和用量的钾肥对小麦间作伴矿景天修复镉(Cd)、锌(Zn)污染土壤的强化效果,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以不施钾肥为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类型钾肥(氯化钾、硫酸钾)及施用量(50、100 mg·kg-1和200 mg·kg-1,以K2O计)对土壤pH和Cd、Zn含量、小麦和伴矿景天幼苗生物量及其Cd、Zn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均能降低土壤pH,且施用量增至200 mg·kg-1时土壤pH值降幅最大,分别降低了0.322和0.411。氯化钾和硫酸钾对土壤有效态Cd、Zn含量的提升效果均随施用量的提高而增强,均提高了小麦幼苗与伴矿景天生物量并促进了对Cd、Zn的积累。施用钾肥后,土壤Cd的去除率在15.1%~23.8%,土壤Zn的去除率在1.75%~4.70%。研究表明,施用钾肥均对小麦间作伴矿景天修复土壤Cd、Zn污染具有良好的强化效应,且氯化钾施用量200 mg·kg-1的修复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9.
【目的】基于缩节胺调控的免打顶研究棉花农艺性状、冠层结构、光分布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对缩节胺相对敏感的品种新陆早67号(P1)、Z901(P2)、Z903(P3)和澳棉sic75(P4)为试验材料,采用缩节胺调控的免打顶方式,以人工打顶为对照(新陆早60号,CK),测定棉花农艺性状、冠层结构、透光率、干物质累积与分配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与人工打顶相比,免打顶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叶龄均显著增加,其中P2株高、果枝数增幅均最大,分别达到了45.2%和100%;P3叶龄的增幅较大,为39.4%。P1叶面积指数峰值最大,P2在达到峰值后降幅最小,仅19.6%;P1冠层开度谷值最小,P3在达到谷值后增幅最小;P2叶倾角峰值最大,比CK高3.4%,P3叶倾角峰值最小,仅比CK高0.91%。冠层各部位透光率在生育后期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以P4上部透光率增幅最大,达到了27.1%,P3增幅最小,仅为10.7%,P2中部透光率增幅最大,达到了28.3%、P4增幅最小,仅为14.6%,P3下部增幅透光率增幅最大,达到了23.9%,P4增幅最小,仅4.0%;P3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量比例最大,达到了2.2∶1,P1次之,为2.1∶1,但单株总干物质量累积增加最大,为81.9 g/株。P1和P3籽棉产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选用对缩节胺敏感的棉花品种新陆早67号和Z903,于出苗、两叶一心、头水前、二水前、7月5日、7月12日前后分别喷施缩节胺(45+30+30+30+120+150)g/hm2,全程调控替代人工打顶,在不显著降低棉花产量的基础上,可降低生产成本46%,增加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90.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缓释钾肥及在其不同施用量下对烤烟主要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设置相应商品钾肥作为对照,氮、磷肥按照当地常规用量施用,按照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田间管理。结果表明,施用缓释钾肥能较为显著的改善烤烟的农艺学性状,其中以缓K2-300处理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从经济性状分析,黄腐K-75处理的产值产量及上等烟比例均较高;缓K2-75处理的化学成分最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烟叶品质最佳。综合分析认为,黄腐酸钾、包膜硝酸钾(缓K2-315s)在施用量分别为75g、300g时提质增效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