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56篇
  免费   4915篇
  国内免费   4174篇
医药卫生   125845篇
  2024年   543篇
  2023年   1858篇
  2022年   1756篇
  2021年   2159篇
  2020年   2173篇
  2019年   2429篇
  2018年   1218篇
  2017年   2244篇
  2016年   2598篇
  2015年   3111篇
  2014年   5074篇
  2013年   4999篇
  2012年   6533篇
  2011年   7491篇
  2010年   7081篇
  2009年   7109篇
  2008年   7778篇
  2007年   7172篇
  2006年   6868篇
  2005年   7191篇
  2004年   6008篇
  2003年   5261篇
  2002年   4427篇
  2001年   3971篇
  2000年   3100篇
  1999年   2600篇
  1998年   2287篇
  1997年   2041篇
  1996年   1842篇
  1995年   1607篇
  1994年   1385篇
  1993年   992篇
  1992年   723篇
  1991年   688篇
  1990年   581篇
  1989年   526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茶氨酸予处理组和茶氨酸治疗组。麻醉后分离血管,采用基底动脉、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动脉不结扎,予处理组在缺血前应用茶氨酸,治疗组在缺血后应用茶氨酸,缺血组不作特殊药物处理。各组分别在规定时间点即缺血前、再灌注后30min、1h、2h采血测定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取脑组织活检观察超微结构,处死动物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茶氨酸予处理组和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较脑缺血组有显著的改善,提示茶氨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实验还显示茶氨酸予处理组在再灌注30min时NSE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提示用茶氨酸予处理后可能使缺血后脑损害的发生延迟,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结论茶氨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心房纤颇(atrial fibrillation,AF)为常见的心律失常。阵发性AF为持续性AF的前驱表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周。此类AF对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无影响,但可增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瓣膜病患者的病死率。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存在24h节律变化已被确认,但对阵发性AF的发生、持续和结束是否存在节律性变化很少报道。如果能发现阵发性AF的发生规律,对其药物预防和复律治疗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现就32例孤立性阵发性AF住院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人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是一种钠依赖单胺转运蛋白,由630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0320。5-HTT位于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上,其作用是与突触间隙中5-HT结合,并将其转运至神经元的轴突末端。5-HTT不仅参与了5-HT摄取这一生理过程,还是药物的作用靶点。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及西酞普兰等均通过抑制5-HT的再摄取过程来发挥其药理作用。缘于上述,5-HI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发病及抗抑郁治疗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现将近年来的有关进展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994.
我院2002年3月~2005年4月收治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0例,剖腹手术引流5例,经皮肝脓肿穿刺或置管引流术25例,均获得治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7岁。合并糖尿病者25例,晚期肝癌行肝动脉栓塞、肝动脉及门静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者3例,阑尾坏疽术后及化脓性盆腔炎引起门脉系统感染者各1例。1.2临床表现:病人多数表现起病较急,肝区痛,有不同程度的畏寒、高热。明显腹胀者7例;有5例为慢性发热疾病表现,体征不典型,超声检查时才发现。1.3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多高于10×109/L,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氯喹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90只,雌雄不拘,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全肝缺血再灌注+氯喹组(C组),每组30只。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时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于缺血前即刻经股静脉注射氯喹10mg/kg,A、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20min、再灌注4h时每组分别处死10只大鼠,抽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浆D-乳酸、内毒素(ETX)、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另外10只用于观察再灌注48h时大鼠生存率,并在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大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门静脉血D-乳酸、ETX、TNF-a浓度升高,大鼠生存率降低,肺组织超微结构严重受损,氯喹可减弱全肝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上述改变。结论 氯喹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抑制磷脂酶A2激活,降低肠粘膜屏障通透性升高,降低肠黏膜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996.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脑病过程中发生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隽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79-1979
高压氧(HBO)治疗对小儿疾病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性瘫痪、脑炎等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小儿患病情变化快,加之无主诉能力,所以HBO治疗与护理难度较成人大,问题较成人多。对婴儿在HBO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做一分析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可以保证患儿HB0治疗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997.
从200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灌注检查病例中,选择100例心电图试验阳性患者,对两者总的符合情况及不同结果进行临床分析。静息和运动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明显限制,尤其是假阳性问题,如何鉴别及正确治疗,是临床上很重要的课题。现将我科近年来100例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及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缺血后处理与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其中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um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MIRI)。MIRI是指心肌缺血一定时间后即使恢复血液灌注,仍将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和结构损害,表现为致死性再灌注损伤、心肌顿抑、心律失常和能量代谢改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与氧自由基、钙超载、中性粒细胞、微血管损伤和能量代谢障碍等有关。近年来对其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现就IPO对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机制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不同次数和剂量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有关机制。方法17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n=16);缺血再灌注组(1组,n= 16);异丙酚预处理1次组(P1组,n=48);异丙酚预处理3次组(P3组,n=48);异丙酚预处理5次组(P5组,n=48)。异丙酚预处理组又随机分为3个亚组:50 mg·kg~(-1)亚组、100 mg·kg~(-1)亚组、150 mg·kg~(-1)亚组(n=16)。P5组的各亚组在脑缺血前5d桉不同剂量腹腔注射异丙酚5d,容量不足5 ml者,用脂肪乳补足;P3组的各亚组注射脂肪乳2 d,异丙酚3 d;P1组的各亚组注射脂肪乳4d,异丙酚1d;SH组、Ⅰ组腹腔注射脂肪乳5 ml/d,共5 d。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全脑缺血20 min再灌注72h后,进行动物神经缺陷评分(NDS),随后断头取脑,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的组织学分级(HG)、海马CA1区内未损伤的锥体细胞神经元密度(ND),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及其受体酪氮酸激酶B(TrkB)mRNA的表达。结果1.除P1组的50 mg·kg~(-1)亚组外,其余各预处理组的ND、BDNF mRNA及TrkB mRNA表达均高于1组,NDS、HG和A1均低于Ⅰ组(P<0.05);2.与50 mg·kg~(-1)亚组相比,100mg·kg~(-1)、150mg·kg~(-1)亚组的ND、BDNF mRNA及TrkB mRNA表达均升高,NDS、HG和AI均降低(P<0.05),100mg·kg~(-1)及150mg·kg~(-1)亚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PI组相比.P3组、P5组的ND、BDNF mRNA和TrkB mRNA表达均升高,NDS、HG和AI均降低(P<0.05).P3组、P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一定限度内,增加预处理次数和剂量可增强脑保护效果.其机制与BDNF和TrkB表达上调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刘彪 《医学文选》2006,25(1):162-164
介入性热化疗(interventional heated chemotherapy,IHC),是采用温热化疗药经动脉灌注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肝癌的研究热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