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847篇
  免费   26436篇
  国内免费   18380篇
医药卫生   508663篇
  2024年   2060篇
  2023年   8068篇
  2022年   7313篇
  2021年   9138篇
  2020年   8825篇
  2019年   9142篇
  2018年   5206篇
  2017年   8164篇
  2016年   9841篇
  2015年   10660篇
  2014年   17004篇
  2013年   17095篇
  2012年   24468篇
  2011年   26443篇
  2010年   28123篇
  2009年   28099篇
  2008年   26463篇
  2007年   27692篇
  2006年   25976篇
  2005年   27442篇
  2004年   22017篇
  2003年   18455篇
  2002年   15593篇
  2001年   15522篇
  2000年   12954篇
  1999年   13551篇
  1998年   15217篇
  1997年   15387篇
  1996年   13548篇
  1995年   10703篇
  1994年   9328篇
  1993年   5373篇
  1992年   4886篇
  1991年   3584篇
  1990年   2186篇
  1989年   1921篇
  1988年   395篇
  1987年   327篇
  1986年   243篇
  1985年   142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活性的上调是许多癌症明显的共同特征。该途径的第一种限速酶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肾癌等癌组织中高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侵袭有着重要作用。糖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PHGDH作用下,氧化为磷酸羟基丙酮酸并最终合成丝氨酸。丝氨酸转化为甘氨酸,然后在核苷酸、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HGDH 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2.
窠囊最早源于宋代许淑微所提的"湿痰、痰饮成癖囊"之说,后世医家又做了进一步分析。窠囊作为有形实邪,是痰瘀互结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病位常在胃,表现为痞满、纳呆、呕恶、噎膈等症,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势迁延难治等特点,与胃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窠囊理论,可将窠囊蛰伏胃脘、孳生癌毒归为胃癌的主要发病机制,治以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涤痰逐饮、健脾补肾等法为主,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探讨高龄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APR的72例高龄(≥80岁)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为(81.8±1.8)岁。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7/72),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延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洛铂冲洗液、盆底修复、糖尿病和冠心病与高龄患者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行盆底修复(OR=0.17,95%CI为0.04~0.82;P=0.027)和糖尿病(OR=4.32,95%CI为1.05~17.81;P=0.043)为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APR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保留盆底腹膜,并予以关闭。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也是预防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55例妇科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患者经相应治疗及护理,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改善总有效率90.9%。2例患者合并感染,肝肾功能正常。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易出现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加强化疗后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完成化疗疗程,稳定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106.
张哲铭  夏一涵  李耀宁  李晓东 《癌症进展》2021,19(24):2489-2493,2525
p21活化激酶4(PAK4)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家族的一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通过参与体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等过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PAK4在肿瘤进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就PAK4在相关恶性肿瘤进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以期能为未来相关靶向药物开发及相关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探讨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1 例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既往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18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左肺上叶近中央区的部分实性伴空洞病灶。行肺叶切除,镜下病理检查发现,肿瘤边界欠清,以基底细胞、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乳头状增生为主。诊断为( 左肺上叶)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手术切除后未见复发。结论 此例患者为目前发现的年龄最小且发生于近中央区的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该肿瘤是一种好发于肺外周部的罕见肿瘤,发生于近中央区的更罕见,绝大多数发生于老年人,青少年发病者罕见,一般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实性,部分实性或是磨玻璃结节,可见空洞,病变好发于外周肺,易于肿瘤混淆; 显微镜下见以基底细胞、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增生为主,可见黏液湖形成,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行临终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心理态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心理态势较对照组更理想,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行临终关怀护理,可改善其情绪,控制不良事件,也能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少见,本文旨在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促进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以睾丸无痛性肿大1年就诊,血AFP、β-hCG及LDH均升高,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该肿瘤含有2种成分(精原细胞瘤+未成熟性畸胎瘤),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随访6个月,AFP、β-hCG及LDH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较为少见,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其基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