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医药卫生   528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新生儿厌氧菌败血症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菌感染几乎遍及临床各科,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都能发生厌氧菌感染,并引起广泛的关注。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我们对上海儿童医院住院的新生儿90例疑为厌氧菌感染的病人,进行血培养作厌氧菌分离鉴定的研究。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主要症状及体征:厌氧菌败血症12例中,男6例,女6例,日龄<10天3例,~20天3例,>20天6例。体温<37.5℃7例,~39℃3例,~40℃2例。伴咳嗽者5例,黄疸者5例,腹泻屹2例,呕吐者2例,斑丘疹者2例,脓疱疹2例,均无瘀点。二、主要合并症:支气管肺炎7例,贫血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外科猩红热、背…  相似文献   
102.
应用PCR方法快速检测金葡菌败血症1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科从1994年5月开始至今对18例临床高度怀疑为金葡菌败血症的患儿(其中新生儿11例,3个月~6岁7例),采血进行血培养(包括普通培养和L型培养),并应用PCR技术以金葡菌序列合成的引物进行检测。选择同期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3.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TNFα,用内毒素(LPS)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检测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程<4d者血浆中可测到TNFα,而>4d者及健康对照者未能测到。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病程<4d者与>4d者无差异,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存活儿及死亡儿出院或临终前血浆TNFα均测不到,而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死亡者低于存活者及健康对照,后二者无差异。结论TNFα可能仅在败血症早期起作用。起病后败血症患儿继续产生TNFα的能力将降低,且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与病情变化一致。对判断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 病历摘要许某,男性,33岁,病历号050982,入院时间1994年3月14日10时30分。主诉:间断发热半月,高热咳嗽1周。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长途旅行后不慎受凉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自服“感冒通”,“感冒清热冲剂”无明显效果。1周前发热加重,体温持续在39~40℃,咳嗽,胸闷,乏力,自服“螺旋霉素”无效,于1994年3月12日到我院急诊留观。查血红细胞3.41×10~(12)/L,血红蛋白121g/L,血小板55×10~9/L,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5年小儿血液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将小儿血液系统分离出的836株病原菌应用K-B法做了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对不同年度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先锋5号的敏感率为76.8%和74.7%。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非发酵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先锋5号的敏感率为82.4%和74.3%。铜绿假单胞菌对氧哌嗪青霉素的敏感率为89.0%,伤寒沙门氏菌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和氟哌酸的敏感率也很高,分别为88.4%,93.3%和83.1%。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很高分别为83.6%,82.7%,76.5%。大肠埃希氏菌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也很高,分别为82.4%,99.4%,95.0%和80.0%。结论加强对儿科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的培训、指导和评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败血症的发病率仍然很高,菌群分布不断变化,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传统有效的抗生素已不适应当前形势。而败血症的预后与抗生素选择正确与否关系极为密切,各种病原菌并发症发发生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本院自2000-01~2004-08所有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研究其耐药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6例败血症患者中,年龄:<1月10例,<1岁15例,1~14岁27例,14~60岁41例,>60岁13例,其中最小5d,最大80岁。诱因:外伤15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3例。症状:7例无发热,99例发热,其中稽…  相似文献   
107.
短稳杆菌致婴儿败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我们从一婴儿血中分离出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 旧称短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breve),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严晓敏  唐勤 《江苏医药》2004,30(6):432-433
目的 探讨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47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进行分析。结果 血培养分离出真菌菌株49例,以念珠菌属为主,占65.31%。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且多数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侵袭性操作。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为发热、咳嗽、腹泻。X线全胸片示两肺片状、斑点状密度不均匀增高阴影。病死率51.06%,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更差。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性真菌感染。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真菌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治疗上强调早期、足量、充分疗程使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是治疗真菌性败血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9.
肺炎在呼吸道感染中极为常见 ,一般诊断不困难。但若合并其他并发症时 ,临床医生则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造成误诊。本例即为右下肺肺炎合并败血症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 ,男 ,38岁 ,农民。因发热伴头痛、腰痛6天 ,气促、尿少、浮肿2天入院。患者入院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7例新生儿败血症随机分为IVIG组45例(IVIG配合抗生素,IVIG 400mg/kg·d,连用3 d),其中早产儿25例,足月儿20例;血浆组22例(血浆配合抗生素,冰冻血浆每次10 ml/kg,隔日1次,共3次),其中早产儿12例,足月儿10例。用药前及用药后7 d分别采血测IgG,并观察体温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率、病死率等。结果:IVIG组治疗后IgG水平迅速提高,早产儿为13.64±3.57 g/L,足月儿为14.85±3.72g/L,明显高于血浆组(P<0.05),体温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率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早产儿败血症病死率IVIG组显著低于血浆组(P<0.05)。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