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1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563篇
医药卫生   2026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815篇
  2012年   1022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1055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945篇
  2006年   757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734篇
  2003年   705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617篇
  2000年   635篇
  1999年   580篇
  1998年   641篇
  1997年   602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介绍吴滇教授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肠上皮内瘤变的经验。吴教授通过四诊合参和内镜病理报告确诊疾病,在治疗上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活血解毒。方用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弱;配伍丹参、川芎等品以活血化瘀;三叶青、南方红豆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山慈菇、苏木等清热解毒、抗肿瘤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吴绵勇  郁银娟 《新中医》2020,52(8):69-72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4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增强胃黏膜营养、改善胃动力、抑酸、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清热祛湿方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IM分级,治疗后对比2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分级较治疗前改善(Z=12.89,P0.01),对照组IM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P0.05),观察组治疗后IM分级优于对照组(Z=4.8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清热祛湿方加减用于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中医证候,减轻IM程度,促进幽门螺杆菌根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缠绵,迁延难已,其中阴虚络瘀型病情尤为深痼,王邦才教授认为其根本病机为久病顽疾、胃阴伤损、络道枯涩、痰毒瘀滞、胃失濡养,终致胃膜萎缩,治疗必须以养胃阴为本,兼以通络化瘀解毒。自拟养胃和络饮滋养胃阴、化瘀通络,药味平简,但通补并施,合机中病,故临证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数字表法分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加味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共计48只。采用自由饮用MNNG复制CAG大鼠模型,HE染色观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PCNA、bcl-2、bax的表达。结果:加味黄芪建中汤能够改善CAG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能够下调增殖蛋白PCNA、上调抑制凋亡蛋白bax、下调促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尤其以中、高剂量加味黄芪建中汤效果明显(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能够通过调节抑制胃黏膜细胞的过度增殖,调节胃黏膜细胞的过度凋亡,对CAG发挥治疗作用,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因子的调节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分析病情改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分析应用成果。结果从治疗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胆汁反流次数明显下降,且最长反流时间为(48.1±6.6)min,对照组为(35.1±5.1)min,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此同时,在腹痛腹胀、嗳气、胃灼烧等积分对比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方案更令人满意。结论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胆汁反流问题,改善胃炎病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引起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细菌,它甚至还可以导致胃癌。这种细菌具有传染性,可以经口传播。如果在儿童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未进行有效的治疗,进入中年或老年后就很容易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 疡、甚至是胃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对胃氨浓度的测定方法及正常值,胃氨浓度与浅表性胃炎的关系报道较少,为了探讨我国成年人胃氨浓度正常值及对浅表性胃炎疾病的影响程度,以我院就诊患为对象,内镜下用胃管取胃液并测定氨浓度。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