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5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每次20 g,qd,静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胞磷胆碱每次0.5 g,qd,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41例/47例)和63.83%(30例/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CP-1分别为(90.74±10.33)和(120.71±15.42)pg·mL-1,HCY分别为(16.68±2.24)和(21.01±3.03)μmol·L-1,HDL-C分别为(1.31±0.16)和(1.12±0.13)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失眠、食欲缺乏和口干为主,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和低血压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1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MCP-1及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何宇刚  周飞铖  杨新龙 《新中医》2021,53(10):81-8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对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8.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hs-CRP、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为8.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外伤性颅内出血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保护患者认知与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建立吡拉西坦片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浆法,以水为溶剂,转速为100 r/min,20 min 时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4.6 mm ×250 mm,5μm)为固定相,以甲醇-水(10:90)为流动相,测定吡拉西坦的溶出度,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吡拉西坦在0.05-0.15 mg/mL 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A =1939.5C +374.45(r =0.9993)测定吡拉西坦平均回收率为99.5%(RSD =0.44%,n =12)。结论:增加吡拉西坦溶出度检查项极为必要。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正确,为完善吡拉西坦片的质量标准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45例和川芎嗪组46例。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7d 末综合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血栓通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栓通组低于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区域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结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血流变学指标、MMP-2、MMP-9和抗氧化能力。方法对于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进行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共计13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治疗期间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缓解脑栓塞情况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共65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命名为结合组,共65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不同对脑栓塞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结合组治疗前血沉为(18.5±0.3)mm/h,治疗后为(12.3±0.2)mm/h。对照组治疗前为(18.8±0.2)mm/h,治疗后为(15.6±0.1)mm/h。两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明显。结合组治疗前SOD(104.25±13.54)NU/mg pro,治疗后为(157.56±35.21)NU/mg pro,比较两组结果发现P<0.05。结论依达拉奉结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栓塞的血流变学指标、MMP-2、MMP-9和抗氧化能力有积极作用,应对此类患者多结合用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到观察组(n=86例)和对照组(n=86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尼莫地平口服治疗,每次15~60 mg,每日2次。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尼莫地平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吡拉西坦每次0.8 g,每日3次。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65.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施以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吡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4月一2013年11月期间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将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降脑压治疗,治疗组使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血肿的体积变化等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颅内压都有明显降低,cT扫描后血肿都有所缩小,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8%(55/58).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54/58),两组患者结果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肝肾功能检测复查,治疗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局部及全身的药物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了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药物停止后恢复正常,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吡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症状,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无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和肝肾功能损害的问题,具有更高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所选80例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了给予常规处理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4例(显效率为60.0%)、有效13例(有效率为32.5%)、无效3例(无效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7例(显效率为42.5%)、有效14例(有效率为35.0%)、无效9例(无效率为2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智力低下等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9.
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在神经科应用比较广泛,吡拉西坦是氨基丁酸的衍生物,促进磷质及氨基酸的吸收,增加大脑蛋白质合成,促进生物体内激活酶的活性,可显著提高人的学习和思维能力。静滴20%.吡拉西坦时,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0.
左乙拉西坦(LEV)是吡拉西坦衍生物中的左旋乙基吡拉西坦,其化学名称为(s)-α-乙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分子式为C8H14N2O2.于1999年经美国FDA批准最初用于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2005年6月又批准其口服片剂和溶液剂用于4岁或以上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在北美60个试验中心对4~16岁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儿童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本品治疗组每周部分性发作频度明显减少,整个随机治疗阶段的有效应答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2005年左乙拉西坦在国内新药申报获得通过.我们对40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使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