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1篇
  免费   1395篇
  国内免费   741篇
工业技术   14857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410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765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29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对泰国呵叻盆地H区块二叠系-三叠系构造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H区块主要经历了印支Ⅰ期强烈拉张裂陷、印支Ⅱ期回返拉张以及喜山期热沉降三个发育期;区块内存在四个明显的不整合面,目的层主要包括三叠系与二叠系、中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不整合。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以及中下三叠统三个构造层。构造单元分为南部斜坡、北部断裂两个构造带,区内断裂发育,主要为张性断裂,走向主要有北西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三组;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在剖面上存在"倒梳状"、"Y"字型、反"Y"字型以及"X"型等多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992.
随着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油藏的规模开发,侏罗系油藏优质储量得到不断动用,而侏罗系低阻油藏成藏隐蔽,勘探开发经验少,油水层识别难度大等问题日趋突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Z区延9油藏为典型的低阻油藏,分析表明,孔隙结构复杂、微孔率高、微孔隙中存在束缚水是导致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地层水矿化度高也降低了油层电阻率;对比分析了测井曲线形态法、砂层顶构造对比法、侵入因子与声波时差交会图版法、快速色谱录井识别等识别低阻油层方法,并提出了该区有利建产目标。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深入探查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油田白157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复杂等特点,充分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储层内部构型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要素的类型和特点,对单一砂体边界具有4种识别方法,提出了垂向和侧向上构型要素的叠置模式,在垂向上主要分为侵蚀冲刷型、叠置相望型和孤立型,在侧向上可分为侧向相切型和侧向相隔型两种。不同构型要素剩余油富集不同,反韵律河口坝砂体具有上、中、下三种剩余油富集模式,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剩余油一般集中在中上部。  相似文献   
994.
由上海工程公司总承包的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3套装置:35万t/年气相聚丙烯、12万t/年高压聚乙烯(釜式)、25万t/年高压聚乙烯(管式)装置于10月底举行开工仪式。  相似文献   
995.
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热历史的恢复和重建,根据不同尺度,其研究方法分为构造热演化法和古温标法。其中构造热演化法是在岩石圈尺度上,对其构造演化下的热流变化进行模拟,结合盆地沉降与埋藏,恢复盆地热历史。由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差异形成的盆地类型应用不同热演化模型,拉张盆地、走滑盆地多用拉张模型来描述,前陆盆地等以挤压模型来描述。而古温标法则是利用盆内可记录古地温的有机质、矿物等进行盆地热史的重建。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和流体包裹体等记录的是其经历的古温度峰值,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则可反演其所经历的热史路径,不同盆地条件应用不同的古温标法。  相似文献   
996.
张卫刚  胡瑞  赵振兴 《当代化工》2014,(7):1348-1352
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樊学王盘山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有利储层,应用地质、岩芯及测井资料,开展了小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了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研究了沉积演化规律、储层砂体展布及物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进行了评价与分类、储层有利区预测,为樊学王盘山地区长4+5油层组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的勘探越来越频繁,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在烃源岩范围内进行主砂带的寻找工作,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通常不会注意到构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在最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发现了大量的低幅度龙骑构造控制的油气藏,通过不断的地震勘探以及钻井研究,现代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构造空间的分布以及形成机制等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幅度隆起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房资讯     
《中州建设》2014,(7):4-7
北京:住建部确立6个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鄂尔多斯:3年内不再新建商品房;成都:阿玛尼首个中国住宅项目落户  相似文献   
999.
由前人对含油气系统的定义总结引申到其重要组成部分,即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类型中前陆盆地在中国中西部油气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中西部前陆盆地发育的机制、构造位置、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前陆盆地划分出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坳陷带、斜坡带和前渊隆起带四个构造单元,各个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对油气形成和聚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从油源、构造、沉积、储层和盖层等方面入手,研究该区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分布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该区油气成藏条件较好,油气分布在桃园构造的浅层;油气成藏受构造高部位、断裂活动和沉积储层的控制。桃园构造中深层的沙一、沙三段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