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5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工业技术   718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涠西南凹陷L1段油藏特征及规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涠西南凹陷L1段以断块和岩性油藏为主,不同区域、不同深度油藏特征差异明显,且油水关系复杂。对L1段56个具有独立油水系统的油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1段油藏特征具有较好的统计规律。原油物性统计表明:地下原油黏度与地面原油物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建立的黏度预测公式,可以用于L1段地下原油黏度预测;产能研究表明:L1段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原油黏度以及井筒温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因素与产能之间的回归关系较好,可以用于指导今后L1段未测试探井的产能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2.
在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泥岩超压形成演化过程中裂缝封闭所需的压力下限,建立了确定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所需压力下限的方法。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为例,利用新方法,对研究区不同角度的倾斜裂缝在主要成藏期——伊敏组沉积末期的古垂向封闭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倾斜裂缝在主要成藏期均处于封闭状态,中部苏德尔特潜山构造带和敖瑙海洼槽布达特群倾斜裂缝处于开启状态。目前已发现的油藏主要分布在倾斜裂缝垂向开启区,这些开启的倾斜裂缝可成为油气向布达特群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同时为油气在布达特群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应用结果表明,新方法确定的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所需的压力下限用于研究倾斜裂缝垂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岩心、薄片、粒度、测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霸县凹陷鄚州—高家堡地区沙三段首次发现了滑塌浊积岩,并对其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塌浊积岩的粒度较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结构和构造均反映了沉积物滑塌再沉积的特点,沉积单元从下到上可概括为鲍马序列:平行层理段(B)、流水沙纹层理段(C)、水平层理段(D)和泥岩段(E),常发育BCDE,BCD,BCE和DE型组合序列。霸县凹陷鄚州—高家堡地区沙三段滑塌浊积岩是三角洲前缘砂体在同沉积断层频繁活动和水体振荡作用下滑塌形成的,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94.
在东营凹陷北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计算的基础上,以孔隙度差值和渗透率差值为评价参数,分析了盐家—永北地区、胜坨地区、利津地区沙四段上亚段2800~3500m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集物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胜坨地区沙四段上亚段2800~3500m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砂砾岩储集物性最好,盐家—永北地区次之,利津地区最差;盐家—永北地区沙四段上亚段2800~3500m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含砾砂岩储集物性最好,胜坨地区次之,利津地区最差。通过对古地貌、沉积特征、地层压力和成岩作用等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对比分析发现,沉积古地貌和物源特征控制了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上亚段不同地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集物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歧口凹陷滨海台阶带沙河街组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测井响应特征,重点对油层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测井地质评价,提出了针对该低阻油层的测井地质综合评价方法,即采取井震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单砂层进行等时对比刻画,提出应用各项勘探技术追踪砂体,精细解释内幕层,以砂组为单元落实隐蔽圈闭,应用多种预测手段找出有利储集带,明确油藏规律,细化评价单元,进行老区整体复查、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搞清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成因和分布,从分析火山岩油藏地质特征和控制油藏形成的因素入手,指出火山岩岩相、优质烃源岩、断裂和不整合是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优质烃源岩为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提供了充足油源;不整合和广泛发育的断裂不仅为火山岩储层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下部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下步油气勘探应在二叠系条湖组剥蚀线和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近水体的火山岩风化壳发育区展开,有利区带为牛东东南缘、马北构造带和马东构造带。  相似文献   
997.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中北段精细勘探与重要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是一个勘探40余年的老探区。受该斜坡地层产状平缓、构造圈闭不发育的影响,勘探早期阶段构造油藏发现殆尽之后,多年勘探再无进展。近3年来通过精细二次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精细小断层微幅度构造刻画解释、精细小砂体综合预测描述、精细压裂施工工艺技术选择、精细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新增三级石油储量达亿吨级,重新取得了岩性地层油藏的重要发现,实现了老探区精细勘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98.
霸县凹陷南洼槽沉积相研究及岩性地层圈闭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霸县凹陷南洼槽构造、沉积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首次建立了该区古近系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沙一下亚段—沙四段划分为7套三级层序,明确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展布及特征,指出文安斜坡内带、"凹中隆"背斜构造带和洼槽带为3个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综合应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及地震反演等技术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效识别。构建了斜坡带、背斜带和洼槽区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对有利勘探目标进行精细落实优选,钻探文安1、文安11井均获成功,研究表明该区是岩性地层油藏规模勘探的有利区,对冀中坳陷富油气凹陷岩性地层油藏勘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饶阳凹陷潜山勘探新进展及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阳凹陷历经30多年的勘探历程,规模大、埋藏浅、构造简单的潜山油藏均已被发现。经过近几年的潜山研究及成藏条件分析,饶阳凹陷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还有许多深小潜山、潜山内幕等其他类型的潜山圈闭需要深化研究和评价。长洋淀潜山构造带和肃宁潜山构造带勘探程度较低,成藏条件复杂,勘探工作一度停滞。2006年华北油田把深潜山领域重新列为重点勘探领域,加强潜山勘探,长洋淀潜山构造带和肃宁潜山构造带被列为重点勘探区带,工作中充分利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落实潜山圈闭,从老资料入手,通过寻找新线索产生新认识,老井重新复查解决疑难问题,层位追踪对比确定潜山层位,抓住成藏关键因素,加强油源评价,创新地质认识,构建潜山成藏模式等手段,发现落实了长3井、长6井及宁古8x井潜山圈闭,经钻探均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潜山勘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00.
LW3-1-1井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是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区第一口探井。通过对LW3-1-1井珠江组和珠海组共4个气层(Gas1—Gas4)砂岩样品流体包裹体荧光颜色、均一温度、油气包裹体丰度和成岩序次的分析,并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的分析认为,LW3-1-1井珠江组和珠海组曾发生过两期油和一期气充注,主要来自恩平组和珠海组烃源岩,Gas1—Gas3层油气充注时间约在8—0Ma;Gas4层油气充注时间约在5—0Ma,Gas1和Gas2层油充注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