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6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工业技术   7189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衍射、包裹体测温等研究后认为,导致Ed ̄1段储层失去大量孔隙空间和酸化增产措施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为硅质胶结作用。提出了对于硅质胶结程度较发育的刚脆性储层,在油田开发酸化增产过程中,应采用HF酸处理和加砂压裂,可获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2.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将东濮凹陷划分为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系统,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3种成藏模式及特征。  相似文献   
63.
吴金福 《化肥工业》2002,29(6):53-54
对硫酸废热锅炉锅筒内自然循环的导汽箱产生长裂纹和大面积凹陷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处理该缺陷的方法,确保了锅炉的安全运行,并提高了蒸汽的品质。  相似文献   
64.
坡折带是沉积地貌突变的古构造枢纽带。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控凹铲状正断层在非平面上滑动造成凹陷北部盖层缓坡弯折,构成盆内沉积区域的分界线,是同生断层集中发育和沉积相发生突变的地带。特定的坡折带类型揭示了同沉积断裂的活动和分布特征,制约着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在不同的盆地演化阶段,同生断层与沉积相带控制着不同圈闭类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65.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和多物源等条件 ,中央隆起带西端勘探难度较大。运用三维地震资料 ,结合临区地质分层 ,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 ,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 ,构造面貌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 ,该区发育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 -岩性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 ;油藏纵向上从沙三段—沙一段都有分布 ,平面上由南向北油气藏的层位依次抬高 ,全区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藏。并指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孔隙结构参数与测井资料关系的研究,在江陵凹陷利用地层胶结指数判断油水层,突出了地层有效孔隙中油气的贡献,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直观性;利用孔隙结构参数预测产能,提高了预测精度,其应用结果与试油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7.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储集层特征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可分为北部陡坡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缓坡带,由于地质背景有差异,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不同地区的特征不同:北部陡坡带以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沉积为主,进入晚成岩期的时间早,深度浅,次生孔隙发育中等,主要分布在1650-2450m深度,3200-3500m深度存在第二次生孔隙带,碳酸盐溶蚀和胶结作用在垂向具有分带性;中央隆起带以浊积扇砂岩为主,但由于断裂发育,酸性水活跃,进入晚成岩期的时间也较早,次生孔隙最发育,又分布范围大,1800-3500m深度均发育次生孔隙,碳酸盐胶结弱,储集层物性最好;南部缓坡带以滨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为主,进入晚成岩期的时间晚,次生孔隙发育少,北部和中部物性相对差。图4表1参31  相似文献   
68.
珠江口盆地白云西—开平凹陷油气聚集及勘探目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三角洲沉积体系、凹陷类型比较、层序地层学及多种特殊处理等方法、手段对珠江口盆地南部坳陷带白云西-开平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白云西-开平凹陷是始新世的断陷,文昌组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丰富的生烃潜力;始新统三角洲体系和中新统海相砂泥岩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油气生成较晚,以短距离运移为主;KP6-1、11-1等构造是极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9.
江陵凹陷新沟咀组下段油气运聚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江陵凹陷的油气生成运移与构造形成时间相匹配,油气运移途径为砂层和断层(包括裂缝)。探讨了该区新沟咀组下段油气运聚模式,归为三大类,四个亚类:荆沙长垣式(长垣北翼亚式,长垣南翼亚式),万城断裂式,斜坡式(北斜坡亚式、南斜坡亚式)。各模式的油藏类型,生储配置各具特色。从它们的差异分析初步评价认为,荆沙长垣式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其次为万城断裂式,斜坡式可作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70.
东营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营凹陷已进入勘探开发成熟期 ,滚动勘探开发是增储稳产的主要手段 ,精细油藏描述是其关键。总结滚动勘探开发的 4种方式 (老区扩边、发现新块、发现新层系和新区滚动勘探开发 ) ,对断块复杂程度提出按每平方千米内所有断层的累加长度划分的新方法 ,从构造描述、储集层描述和油藏描述方面介绍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技术方法。以永 8断块为例 ,在层位标定、反射特征分析、构造描述流程、地震地质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归纳精细油藏描述的具体方法 ,强调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相干分析、属性分析等技术的重要作用。应用这一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使东营凹陷每年新增滚动储量近2 0 0 0× 10 4 t。图 3参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