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43篇
  免费   1269篇
  国内免费   308篇
工业技术   2712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427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678篇
  2014年   3115篇
  2013年   1568篇
  2012年   1953篇
  2011年   1980篇
  2010年   1738篇
  2009年   1875篇
  2008年   1639篇
  2007年   1936篇
  2006年   1349篇
  2005年   1213篇
  2004年   980篇
  2003年   813篇
  2002年   661篇
  2001年   624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434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胡洁 《安徽建筑》2007,14(3):15-16
文章从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方面以低能耗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居住功能的分布、社区住宅建筑布局的合理性、社区景观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停车、中水处理与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建筑的相关先进生态理念,希望通过居住社区的生态可持续性设计改善社区的舒适性和能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2.
对高层建筑设计而言,设计前期的初步结构方案需通过结构软件的计算分析,判断该方案是否正确与合理,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优化。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分析判断计算结果的主要几项内容及可采取的相应优化措施,从而可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3.
实施绿色建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开发和使用绿色建筑材料,使得建筑与人和环境的关系和谐融洽。本文介绍了建筑材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并对绿色建筑材料的设计和开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根据保护煤柱设计原理 ,利用微机采用垂线法留设保护煤柱的数学模型、程序流程以及得到的算例结果。利用该方法 ,只要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 ,就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计算出煤柱角点坐标、煤柱面积和压煤量。  相似文献   
85.
多层砖砌体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英 《包钢科技》2003,29(6):74-77
介绍了我国砖砌体房屋历年来遭受震害的程度以及砖砌体的抗震性能,针对一些震害现象,分别从建筑布置和抗震措施加强对砖砌体的抗震性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6.
主要介绍系统防雷技术的具体防护方法。包括电源系统、UPS电源系统、终端设备电源、通讯网络系统、电话线及专线、局域网线路、卫星接收天馈线的防护以及接地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87.
结合新密电信综合生产楼工程和贵阳第二长途电信枢纽楼工程的设计,介绍在岩溶发育场地上,对浅层岩溶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基础类型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88.
黄晓齐 《节能》2005,(11):32-34
讨论人体新陈代谢发热率及其影响因素;论述节能建筑中舒适的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以及新鲜空气供给量的最佳值范围;同时考虑皮肤和肺部的显热散热和蒸发潜热散热,建立了传热模型,得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9.
基于GPS的高层建筑环境激励动态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重庆大学主教学楼工程实例,对GPS技术在环境激励下的动态特性进行监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GPS技术进行建筑物环境激励动态特性监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The architects and builders in the past lacked our knowledge concerning fluid dynamics, but they exhibited a deep rooted ability to observe and reflect - thus,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eveloped by trial and error. The authors have produced a stimulating analysis which couples the science of fluid dynamics and a sensitive understanding of past cultures. The paper is recommended rea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