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25篇
  免费   1885篇
  国内免费   1259篇
工业技术   28769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857篇
  2022年   767篇
  2021年   1042篇
  2020年   1053篇
  2019年   1000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765篇
  2016年   875篇
  2015年   1002篇
  2014年   1566篇
  2013年   1258篇
  2012年   1437篇
  2011年   1340篇
  2010年   1237篇
  2009年   1309篇
  2008年   1441篇
  2007年   1247篇
  2006年   1060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940篇
  2003年   899篇
  2002年   807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628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486篇
  1997年   438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66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腾  张哲 《岩土工程学报》2019,41(10):1921-1927
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作用机理是研究桩土摩擦疲劳的关键。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粉土界面的剪切性能,使用改进的剪切试验装置在恒刚度条件下进行循环剪切试验,研究循环次数、累积位移和法向刚度对其摩擦疲劳性能、循环后单调剪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土在循环剪切过程中,法向应力和剪应力在初始10个循环内随循环数增加快速衰减,随着循环进行,逐渐趋于稳定;单次循环内在剪切位移方向变化时,土体呈现表现出剪缩-剪胀-剪缩交替现象,总体变形呈现剪缩的趋势;循环荷载作用下,粉土界面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随法向刚度增大衰减速率增大,达到稳定的累积循环位移越小;粉土循环后的单调剪切、法向应力恢复的单调剪切的剪应力比小于首次单调剪切试验值,且法向应力恢复的循环后剪切试验的剪胀程度较小,表明循环剪切过程中界面处粉土颗粒棱角破碎,颗粒变得光滑。在对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累积位移、法向刚度和初始应力相关的无量纲累积位移,建立了法向应力和界面摩擦角随累积位移的衰减方程。  相似文献   
22.
为有效解决前和煤业3#煤层东胶带大巷在原有锚网索支护下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结合巷道变形特征,确定采用钻孔卸压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确定卸压钻孔在修巷作业前,垂直于巷帮打设,钻孔深度为8 m,结合巷道的具体条件确定巷道采用卸压钻孔+让压支护的围岩控制方案,并采用矿压监测验证支护效果。结果表明:支护方案实施后,顶底板和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41 mm和132 mm,有效解决了巷道两帮及底板鼓起量大的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
依据沿空掘巷巷道的受力特点,设计并优化了0908工作面的支护参数,巷道形状采用矩形断面,支护选用锚索+网联合支护。支护完成后对支护效果进行观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0809回风顺槽在支护完成后无明显位移和形变,围岩稳定性得到提高,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25.
玻璃幕墙大约于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非承重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到9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尤其是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均相继建造了大量的玻璃幕墙,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各式建筑幕墙(包括采光屋面)近10亿m^2,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其中玻璃幕墙占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26.
基于高地应力状态下煤矿井下巷道在开采工程中由于覆岩层断裂、岩巷爆破掘进等动力扰动导致围岩更容易变形甚至失稳的情况,根据弹性理论和应力波理论,分析了扰动状态下巷道围岩失稳机理,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巷道围岩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在正交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对动力扰动下影响巷道围岩变形的因素(应力峰值、频率、侧压力系数和扰动时间)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巷道顶板和帮部最大位移的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性;分析16种参数值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变形量,得出应力峰值20 MPa,频率1 Hz,侧压力系数1.4,扰动时间0.8 s时,顶板及两帮变形程度最大;应力峰值5 MPa,频率15 Hz,侧压力系数0.8,扰动时间0.2 s时,顶板及两帮变形程度最小;顶板和帮部位移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侧压力系数、扰动时间、应力峰值和频率。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顶板和帮部变形的数学公式,回归效果显著,为巷道的有效支护提供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7.
28.
文中简述了基坑变形的原因和变形监测的必要性,主要是结合自由设站法的原理和工程实例,探讨自由设站法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9.
30.
为掌握南翼开拓巷道围岩松动圈情况,揭示围岩活动规律,卧龙湖煤矿在南翼轨道巷、南翼回风巷、南翼轨道斜巷等3条主要开拓巷道,选择典型断面进行围岩松动圈的雷达跟踪观测.另外,为校准地质雷达的观测成果,在南翼轨道巷、南翼回风巷分别设置了窥视观测孔进行观测.地质雷达与窥镜测试相结合,可以互助验证、互为补充.本次雷达探测成果对分析破碎软岩巷道强烈变形的原因,制定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的支护技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