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97篇
  免费   3138篇
  国内免费   1734篇
工业技术   45069篇
  2024年   261篇
  2023年   982篇
  2022年   949篇
  2021年   1125篇
  2020年   1207篇
  2019年   1123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1338篇
  2014年   2418篇
  2013年   1862篇
  2012年   2204篇
  2011年   2259篇
  2010年   1922篇
  2009年   2208篇
  2008年   2343篇
  2007年   1898篇
  2006年   1771篇
  2005年   1753篇
  2004年   1561篇
  2003年   1503篇
  2002年   1358篇
  2001年   1153篇
  2000年   1131篇
  1999年   920篇
  1998年   876篇
  1997年   876篇
  1996年   758篇
  1995年   787篇
  1994年   699篇
  1993年   659篇
  1992年   595篇
  1991年   622篇
  1990年   584篇
  1989年   568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9篇
  1951年   5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2003年,当世界(欧盟除外)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欧盟的精炼铜产量下降了8%。2004~2005年对世界精铜产量增加的预期主要来自于对亚洲(中国、印度、泰国)生产能力增加的预期,然而据估计,产量的不足的情况还在发展。因为日益增长的消费量超过产量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92.
In order to develop a new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lerance-resistance Al-Li alloy which can be used in aerospace industry, the effects ofmicroalloying elements such as Mg, Ag, Mn and Z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Cu-Li alloy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s of Mg+Ag and Mg+Zn addition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ndividual Mg, Ag or Zn addition. The element Mn can also bring some extent strengthening effects on the alloys, but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other microalloying elements present or not. Finally, a new Al-Li alloy with Mg+Zn+Mn additions was developed, which possesses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lerance-resistance promising properties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93.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detecting the matte grade in the copper flash smelting process, the mechanism model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ulti-phase and multi-component mathematic model. Meanwhile this procedure was a complicated production proces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time delay, nonlinearity and so on. A fuzzy neural network model was set up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production data. Besides a novel constrained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 used to update the parameters wa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arameters learning efficiency. Ultimately the self-adaptive combination technology was adopted to paralleled integrate two model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matte grade. Industrial data validation shows that the intelligently integrated model is more precise than a single model. It can not only predict the matte grade exactly but also provide optimal control of the copper flash smelting process with potent guidance.  相似文献   
994.
王鑫  李炳  张战英  严文  范新会 《铸造技术》2005,26(9):785-787
用自制区域熔炼单晶化设备制备了直径为2.7 mm铜单晶线材,经过冷拔加工至直径为0.51 mm,采用信息产业部生产标准YD/T 1019-2001制成HSYV-5e 4×2×0.5数字通讯实心水平对绞电缆,分别对导体材料为变形单晶铜和普通无氧铜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变形单晶铜比普通无氧铜电缆的直流电阻低4.59%;变形铜单晶电缆对信号的衰减作用有明显的改善;单晶铜线材冷拔变形后显微组织存在变形孪晶和晶界.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改善铝合金重力铸造中针孔及夹杂缺陷,通过对吹氮净化铝液工艺中的旋转喷头的改进,来细化氮气气泡的体积,增加氮气与铝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除气除渣的效果,达到铝液净化的目的,最终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6.
铜—硬铝(LY12)复合板的爆炸焊接与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T2)—硬铝(LY12)复合板的爆炸焊接,轧制和退火工艺,提供了不同状态下,复合板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检验资料。这些资料为这种爆炸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采用选择腐蚀技术,提取了铜一不锈钢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相,并测定了纤维相电极电位。通过循环加速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3种铜一不锈钢复合材料和纯铜在HSO^3-和/或Cl^-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同时研究了腐蚀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u-10wt%SS原位(微观)复合材料在HSO3^-和/或Cl-介质中具有一定的耐蚀性。HSO3^-对铜-不锈钢复合材料腐蚀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油罐区濒临海边,是重腐蚀区,涂料配套方案设计和施工工艺设计是影响油罐寿命的决定因素(业主提出设计条件是:设备使用寿命必须保证十年以上)。因此外防腐配套方案,底漆选用含锌涂料,中间漆选用含云母磷片树脂漆,面漆选用密实度较好的聚氨脂涂料。油罐内壁需要防静电,因此内防腐选用无机硅酸锌涂料。施工工艺设计,喷砂除锈质量达到Sa2.5,且粗糙度达到50μm;涂料的涂装均采用无气喷涂。  相似文献   
999.
钟秋生  杨元政  陈小祝 《铸造》2007,56(10):1044-1047
研究了工业化不同生产试验批次的C194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铸态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C194的化学成分、加料顺序等因素对铸态晶内、晶界的球状第二相Fe3P或Fe2P的大小、分布均匀性有较大影响;添加剂对C194铸坯有明显的晶粒细化作用;其导电率达到14%~20%IACS,维氏硬度在95HV左右。  相似文献   
1000.
柴锋  徐洲  杨才福  张永权 《焊接》2005,(8):15-19
采用理论计算、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和小铁研试验方法研究了超低碳含铜时效钢的抗裂性。结果表明,与强度级别相同的12Ni3CrMoV钢相比,超低碳含铜时效钢具有更为优异的焊接性能,其热影响区淬硬倾向较小,在-5℃~0℃以及低于4000Pa绝对湿度下不预热焊接能够获得良好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