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91篇
  免费   3346篇
  国内免费   2514篇
工业技术   53951篇
  2024年   406篇
  2023年   1266篇
  2022年   1327篇
  2021年   1529篇
  2020年   1355篇
  2019年   1372篇
  2018年   755篇
  2017年   1108篇
  2016年   1264篇
  2015年   1641篇
  2014年   3054篇
  2013年   2434篇
  2012年   2833篇
  2011年   2854篇
  2010年   2418篇
  2009年   2679篇
  2008年   3100篇
  2007年   2725篇
  2006年   2346篇
  2005年   2439篇
  2004年   2130篇
  2003年   1887篇
  2002年   1526篇
  2001年   1282篇
  2000年   1164篇
  1999年   950篇
  1998年   898篇
  1997年   796篇
  1996年   719篇
  1995年   625篇
  1994年   605篇
  1993年   453篇
  1992年   446篇
  1991年   454篇
  1990年   440篇
  1989年   371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煤矿机械》2015,(12):117-118
针对SD-2500高梯度磁选机的架体,利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对模型合理简化后,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架体整体结构稳定,能够满足整机的支撑,只需对局部做加强。  相似文献   
32.
在复杂电磁空间斗争这条无形的战线上,对电磁环境的准确、直观描述一直是制约指挥人员实施准确、高效指挥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复杂电磁环境三维可视化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混合八叉树分割方法解决了传统八叉树不能对大规模体数据直接体绘制的问题,设计了球形规则网格体数据组织模型,通过抽象电磁环境数据模型的输入、输出和计算功能,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的通用组织计算框架。针对传统光线投射直接体绘制算法不能正确处理视锥体裁剪问题,提出了一种视锥体裁减修正的方法,通过绘制视锥体近、远截面与体数据包围盒的相交面,解决了由于被视锥体裁剪而丢失数据的绘制错误问题。研究运用等值线绘制算法、颜色映射切片绘制算法和光线投射算法三者相结合的可视化方法,从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切割电磁环境,不仅能直观感受到复杂电磁环境的全貌,而且能观察对作战指挥最有影响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33.
《上海化工》2015,(3):40-41
<正>原料天然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气体,在原料天然气进行管道运输前,上述气体必须去除。一种廉价的、由沥青衍生而来的新型多孔材料,可以有效地将二氧化碳等气体从天然气中分离,高压状态下,该氮掺杂固体可以吸收自身质量100%以上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4.
35.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轮轨高频动力分析模型目前多沿用了传统的赫兹接触模型,其在高速轮轨系统上的适用性尚未得到验证。针对赫兹接触工况,建立基于多体动力学的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模型,其中轮轨法向接触由赫兹弹簧表征,作为对比也建立基于显式有限元的三维高速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可考虑三维接触几何的"面-面"接触算法精确求解轮轨接触。对比150~500km/h速度范围内典型钢轨短波波磨(波长20~140mm、波深0.01~0.20mm)激励下的高频轮轨力结果,发现三种模型预测的幅值存在显著差异,但未发生轮轨脱离时(波磨尚浅),三种模型预测的幅值均与波深线性正相关。具体而言,相较于瞬态滚动接触模型,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模型预测的垂向轮轨力更大,其特征幅值的最大差值分别为静轮重的39.2%和88.4%,三种模型预测波长30mm波磨的临界波深(恰好发生轮轨脱离)相应地高于0.2mm、0.14mm和0.05mm。开展高速、高频轮轨动力分析时,传统的赫兹接触弹簧会带来不可忽略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37.
38.
霄云煤矿在1307工作面采取坑透技术探测出了工作面的地质异常体,便于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尽量减少工作面内部构造对生产的不利影响,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9.
40.
孙凯萍 《机电信息》2020,(12):130-131,133
密相输送作为气力输送方式中的一种,因其具有耗气量低、混合比高、输送能力大、磨损小、物料不易破碎等优点,目前已在粉粒体输送中得到广泛应用。现结合国内某聚酰胺项目(PA),简要分析了密相输送的应用以及配管过程中的若干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