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文化教育   1058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1145篇
  2007年   1630篇
  2006年   1470篇
  2005年   863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环境的原因。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进一步树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92.
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先进的和谐观,其关于促进人的发展与防止人的异化并重、大力发展生产力与防止两极分化并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防止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并重、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并重的思想,无疑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当前在如何理解学习型社会的问题上仍需处理好四对关系:即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教育理想还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个体学习的新形式还是新的社会形式;是面向人力资源开发还是人性的自我完善;是侧重于对学校教育的改造还是强化社区的教育功能。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而言,兼顾每一对关系的两个方面都是合理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制保障,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的执行,树立法治的权威,才能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5.
论话语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建立平等、友善、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话语权得以公平分布、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文章分析了话语权分布的倒金字塔型、伞字型、口字型和逆向对等型,探讨了滥用、占用、弃用和慎用话语权等现象,讨论了正导、误导、强导和祈导话语权等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的角度论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6.
“美辞学”说有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孔子提出了“情欲信,辞欲巧”,从传播的效果要求语言应具有文采。“美辞学”说的提法曾使人产生误解,认为修辞只追求语言形式的美而不论内容的真和善,从而使修辞实践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但事实上修辞学所研究的“美”不仅仅指形式美,它还含有“真”、“善”等义。“美辞学”说对语言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文化建设层面上的价值诉求。结合当代语境,从中国传统思想史视野和当代文化制度两个历时性维度上论证了巴赫金对话理论对转型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适洽性和异质同构性,并藉此剖析了对话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诉求、群体整合、批评理论缺失等方面在文化转型期的突出功能。  相似文献   
998.
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恢复性正义,我国具有引入该制度的思想渊源,具有文化、法律、刑事政策、实践和组织基础;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权益,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全面恢复被打破的平衡,实现纠纷解决机制方式的多元化和刑法的谦抑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与悖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实现每个人正当合理的价值目的追求,更要求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道义责任;只有在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的动态平衡的张力之中,才能确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正义秩序的长期稳定和社会道义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和谐: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以促进初等教育自身结构及与整个教育体系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以及儿童自身和谐发展为核心和旨归的。具体表现为:教育发展与投入政策的优先取向,教育机会与资源配置政策的均衡取向,教育管理与体制政策的民主取向,教育目标与质量政策的人本取向。这对我国现阶段初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和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