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6篇
  免费   4篇
文化教育   43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红楼梦》一是写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衰败没落的过程;二是围绕贾府,写了一群年轻女性和贾府未来接班人——小主人——贾宝玉的生活。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贾府衰败没落过程和宝、黛爱情悲剧全过程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了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它比西方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早了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992.
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是关键,教师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文本选择、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引导、指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巧设导语《魔鬼辞典》上对名著的解释是:人人都希望  相似文献   
993.
贾瑞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有关贾瑞的文字,不管是插述还是情节  相似文献   
994.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有一个偌大的园子。大观园天天要人打扫、修理,付了很多工费不说,还不免作践糟踏了东西。所以第五十六回,三小姐探春搞起了改革,由具有专业技术的老妈妈们承包管理园里的花木山田。这场承包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就是贾府账房一年少支出400多两银子,同时“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人处世的行为动机、传统美德及为人处世的特点。指出宝钗虽为封建社会传统教育下的一个完人,还具有当代青年所应提倡的某些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996.
笔者少小离乡,被动学习普通话,颇有成效.久闻《红楼梦》之大名,学生时代终无缘一读.毕业返乡,久染乡音,再读《红楼》,竟被迷住了,觉得语言优美,有如面谈,根本没有当年的"隔".  相似文献   
997.
“五一”前夕,年近66岁的舞蹈家陈爱莲再度领衔主演大型古典舞剧《红楼梦》。《红》剧1982年初创,1995年改版。一直由陈爱莲领衔饰演林黛玉,共演出300多场,轰动舞坛与新闻界。1999年。60岁的“林妹妹”带领其60多名学生,赴鄂、赣、浙、沪、穗及深圳、珠海、厦门演出近60场。又是6年过去,《红》剧重演,老艺术家风采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998.
红楼梦》是一个巨大的审美场 ,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情与景之间所构成的是复杂多重的审美对应关系。其中刘姥姥与贾母之间是一种身份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异质对应与情和爱的动态耦合的审美同构关系。对其研究探讨 ,既有助于把握《红楼梦》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 ,又有助于认识《红楼梦》这个巨大审美场的审美意蕴和审美价值 ,更有利于理解《红楼梦》所揭示的以荣国府由盛到衰象征封建社会必然衰败这一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999.
辞格的翻译一直以来是个棘手的问题。囿于汉语辞格本身的抗译性加之译者的主体性因素,如何在英语中适切的表现出来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樊篱,汉语修辞格“飞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选取霍译《红楼梦》《石头记》中两个典型飞白辞格,以目的论为观照,说明译者如何在深刻体会原著精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译入语语言的优势以及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取辞格再造和意象再现等翻译策略,将原文的精神实质和风格韵味移注到译文中。  相似文献   
1000.
为配合2008北京奥运会,体现“人文奥运”精神,营造和谐欢乐的社会氛围,文化部于3~10月,在北京、青岛、上海、香港等6地组织奥运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上海《中华鼓舞·龙之声》、芭蕾舞剧《花样年华》、话剧《商鞅》、越剧《红楼梦》、儿童剧《田螺姑娘》、昆剧《班昭》、京剧《孙悟空大战盘丝洞》7台剧目受文化部邀请分别在北京天桥剧场、梅兰芳大戏院等剧场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