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95篇
工业技术   227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专利介绍     
《中国胶粘剂》2006,15(8):51-52
<正>球状热熔胶颗粒的生产方法CN 1687275(2005-10-26)。生产工艺流程是; a.首先将制好的热熔胶原料加入捏合机中熔化为液态;b.将液态的热熔胶送入螺杆挤出机中;c.用螺杆挤出机将液态的热熔胶挤入球状颗粒成型机,热熔胶在成型机的成型室内经孔板先被挤出至冷却水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酒石酸锑钾、氯化镍为原料,NaH2PO2为还原剂水热条件下合成了γ-NiSb纳米晶体,通过XRD、TEM对样品进行表征;把它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通过充放电测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纳米γ—NiSb晶体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首次循环其脱离容量为428mAhg^-1。  相似文献   
23.
王娜  李学良 《化工之友》2007,(11):53-54
本文以酒石酸锑钾、氯化镍为原料,NaH2PO2为还原剂水热条件下合成了γ-NiSb纳米晶体,通过XRD、TEM对样品进行表征;把它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通过充放电测试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纳米γ-NiSb晶体有稳定的充放电平台,首次循环其脱离容量为428mAhg-1。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两步高能球磨法制备了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Si1.81Co0.6Cr0.6Zn0.2/MGS.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Si1.81Co0.6Cr0.6Zn0.2/MGS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容量为561 mAh.g-1,50个循环后,可逆容量的保持率为91%.Si1.81Co0.6Cr0.6Zn0.2/MGS循环性能的改善归因于电极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天然石墨经过浓H_3PO_4插层处理、有机胺热解碳包覆后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覆插层石墨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和恒流充放电仪对改性天然石墨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天然石墨晶面间距增大,表面成功地包覆了一层无定型碳;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366.42 m A·h/g,在1 C倍率下循环2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87.13%,而在同样条件下,天然石墨的容量保持率仅为78.13%。该改性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天然石墨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6.
为了提高TiO_2的导电性和材料的分散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将二氧化钛与石墨烯复合,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二氧化钛/石墨烯(TiO_2/rGO)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石墨烯复合后材料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均升高,在电流密度为0.1C(C=150 mA/g)下,初始放电容量为374 mAh/g,50周后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65 mAh/g,循环保持率为44%,远高于同种方法下合成的二氧化钛样品50周后的比容量50 mAh/g和保持率17%.  相似文献   
27.
稻壳制备锂离子电池多孔硅负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镁热还原方法制备孔隙和孔壁主要为纳米尺度的多孔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30 m A/g恒流充放下,多孔硅具有首次充电容量为2 387 m Ah/g,50次充放循环后,充电容量保持率为23.3%.考虑到稻壳的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和可持续利用特点,镁热还原工艺的低成本性以及稻壳制备的多孔硅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此法有望制备实用的优质锂离子电池多孔硅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28.
采用复合溶胶–凝胶法结合后续热处理,制备了具有包埋结构的氧化亚硅/碳(SiOx/C)复合负极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氧化亚硅纳米颗粒嵌入在无定形碳中。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SiOx/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材料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后的可逆比容量为710 m A·h/g,容量几乎无衰减;在1.6 A/g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380 m A·h/g。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是由于材料的包埋结构能有效地缓冲SiOx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保证材料的结构完整性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通过溶胶-凝胶和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iO@TiO_(2)/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由于TiO_(2)对界面稳定性及锂离子扩散过程的促进作用,SiO@TiO_(2)/C材料拥有优良的循环和倍率性能。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50次,材料表现出710 m A·h/g的比容量;在4 A/g的高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仍能达到430 m A·h/g。  相似文献   
30.
邱治文  吴爱民  王杰  黄昊 《化工进展》2021,40(Z1):253-269
硅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嵌锂电位、来源广泛且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引起了活性材料的粉化和破裂,这带来了电极循环性能差、容量衰减快甚至电极失效等一系列问题。迄今为止,有大量关于改性硅基材料的报道。本文将重点介绍硅基材料的纳米结构化设计和硅/碳材料的结合。首先,分析了硅的储锂及失效机制,从机理上理解硅的失效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纳米级硅材料对缓解体积效应的机理,从结构设计、材料合成、形态特征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论证了纳米硅材料的优势。随后,从缓解体积膨胀、提高电导率和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SEI)膜等方面总结了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将导电聚合物和金属引入硅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增强机理。最后,从提高首次库仑效率、SEI膜稳定性和质量负载量等方面对硅基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