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混流式喷水推进泵三元设计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准确地设计出高质量喷水推进泵,采用三元反问题计算与正问题计算相互迭代的方法对某混流式喷水推进泵进行了设计.基于三元的方法对喷水推进泵叶轮进行设计,把叶轮内的三维流动分解为周向平均流动和周向脉动流动,周向平均流动方程直接由三维Euler方程作周向平均导出,周向脉动流动由Clebsch变换建立起控制方程;用置于叶片中心面上的涡来代替叶片对流场的作用,而叶片形状以满足流动边界条件迭代确定.用考虑流体粘性的雷诺时均方法(RANS)对所设计泵进行数值试验,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泵在设计点效率达到90.5%,设计转速下喷泵NPSHr远小于设计指标,并且在较宽的流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为解决宁夏盐环定扬水工程一泵站在运行中出现的高耗能、出水量不足等问题,将原轴流泵更换为HLZ直联型立式混流泵,分析了HLZ直联型立式混流泵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达到了泵站改造的效果.总结出,HLZ直联型立式混流泵适应于大流量、扬程10~11 m、前池水位变幅较大的泵站,在提高泵站装置效率、节能、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蒸发器强制循环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4.
简述立轴抽芯式混流泵结构,其水泵进水口结构有喇叭口和肘形两种,相应的厂房为湿式和干式厂房。结合工程的情况,选择水泵结构,叶片调节机构和水泵进水流道。  相似文献   
65.
基于CFX12.1计算平台,对新开发的混流泵内部三维流动进行定常数值模拟,预测水泵的性能。根据流场分析结果,对混流泵结构进行优化,得到性能优异的混流泵模型。将优化后的模型制作实型泵,在高精度试验台上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流体学动力(CFD)技术优化后的混流泵模型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6.
董旭光  于中华  陈勇 《中国机械》2014,(15):227-228
分析吸水流道对泵性能的影响,介绍立式混流泵吸水流道的基本尺寸、结构形式以及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7.
混流泵径向间隙对内部非定常流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调整混流泵径向间隙的方法,设计了蜗壳基圆直径为280、290、300mm的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计算.通过对3种模型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基圆直径混流泵的压力脉动特性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轮旋转时叶片和隔舌的动静干涉作用导致蜗壳近壁面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相同流量下,径向间隙越小,监测点频域振幅越大;隔舌处监测点压力脉动幅度大于其他监测点幅度.对基圆直径为290mm的泵进行数值模拟与外特性试验研究,泵模拟效率为82.3%,试验效率为80%,模拟效率比试验效率高2.3%.对比两者结果可知: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8.
以某型号混流泵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不可压缩流体的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Fluent6.3软件对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定常湍流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工况下混流泵内部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获得了其内部流动特性的主要特征,预测了泵的水力性能。结果表明,基于CFD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混流泵的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为混流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69.
混流泵应用轻质材料是减重的主要措施之一。基于CFturbo叶轮机械设计软件开发混流泵,提出在叶轮、导叶中采用不同轻质材料组合的方案,并基于CFD仿真单向流固耦合技术,从混流泵的外特性曲线性能、叶轮及导叶的应力与形变3个方面,对6种组合方案综合评估,验证单向流固耦合技术分析方法对轻质材料在混流泵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叶轮对混流泵的性能影响较小;在不同流量下,叶轮与导叶采用不同材料时的最大应力与最大形变分别发生在叶片轮缘处和导叶进口处,并且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形变量随流量的增加反而减小;叶轮和导叶采用轻质材料的3种可行的组合方案中,混流泵的总质量最小为29.74 kg,减重比达16.86%;最大为32.08 kg,减重比达10.32%。  相似文献   
70.
主要介绍了莲湖泵站水泵参数及泵型的选择;进水、出水流道的尺寸设计及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