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工业技术   1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红外涂层发射率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罗志勇 《红外技术》2000,22(5):23-27,34
通过机理研究,改进了国外现有的场和物质颗粒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建立了计算涂层红外发射率的新理论模型,并研制出红外涂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利用该软件对物质颗粒典型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无机盐氧氯化锆(ZrOCl2·8H2O)为前驱体,在不锈钢表面上制备了含SiO2相的ZrO2缓冲膜,并用真空蒸镀法在其上沉积一层厚度为150nm的金膜.通过XRD、FTIR、SEM及AES等测试手段对ZrO2缓冲膜的性能及其热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锈钢箔基体上的四方ZrO2膜在(200)晶面上有择优取向的特点,缓冲膜与基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互扩散作用.同时,法向热发射率的测试结果表明,850℃热处理后材料仍能保持极低的热发射率(ε=0.043),说明缓冲膜有效地阻挡了金膜与基体之间的高温互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光谱辐射测温技术中常需要假设光谱发射率及波长之间的数学模型。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光谱辐射测温数据处理方法,代替了假设发射率模型的方法。利用径向基函数网络,可由网络的输出直接得到目标的真温和光谱发射率,并分析了各种测试情形对测结果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构表明此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获知真温与发射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以高信噪比同时测量近室温目标温度和光谱发射率的中红外多波长辐射温度计。详细说明了其光学系统及电气系统设计.采用高像质、大光通量的折反式光学系统和闪耀光栅分光系统,通过多元碲镉汞探测器线列及电气系统,可同时检测目标温度及发射率.内置黑体炉和热管恒温视场光栏和孔径光栏减小了周围环境温度漂移及杂散光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巷道围岩破坏时的声发射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东强 《金属矿山》2000,(3):23-24,27
使用真三轴压机模拟巷道围岩的受力状态 ,研究了砂岩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表明巷道围岩破坏方式、破坏面形态不同 ,其临破坏前声发射规律不同 ;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和预报的合理参数。  相似文献   
996.
在线红外三色辐射测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了宝钢在线红外辐射测温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在线红外三色辐射测温新技术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此技术克服了黑体系数对辐射测温的影响,提高抗干扰能力,三色测温仪检测连铸坯表面的实例说明了该技术在宝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质子酸掺杂聚苯胺(PANi)为电极材料,制成一种反射式结构柔性红外电致变发射率器件.当加上-0.8V和0.8V电压时,器件在8~12μ波段平均发射率变化幅度为0.5,颜色由深绿色变为绿色和墨绿色,响应时间约为40s,经过50次循环器件平均发射率变化幅度衰减14%.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自动分光辐射测量仪测试了T300和T700两种碳纤维及通电除胶前后T300碳纤维的法向光谱发射率和法向总发射率,研究了碳纤维微结构与热辐射性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T700碳纤维和经过表面除胶后的T300碳纤维样品,其法向总发射率有所降低,光谱发射率基本在三个波段范围内变化,这与碳纤维的微结构有关.在2500~5000nm范围内的光谱发射率主要受自由载流子的跃迁机制作用,在5000~6500nm和6500~13000nm波段内的光谱发射率主要与乱层微晶结构中碳网平面内碳碳键的振动以及微结构中无定型碳的物相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的标准变温黑体辐射源和有效亮度温度比较装置;阐述了黑体辐射源多波长有效亮度温度校准的2种方法,给出典型校准结果并分析了辐射源特性。比较分析了3种溯源方式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的影响因素。提出控温复现性的概念,它是以往未被重视的辐射源关键性能参数。多波长有效亮度温度校准是可减小或消除有效发射率和接触测温测点温差影响的溯源方案,与传统溯源方式特性互补,可用于评价辐射源的有效发射率和测点温差,对控温复现性好的辐射源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00.
铜渣作为炼铜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常被堆放占用土地资源,并且污染环境,其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针对此问题,以铜渣为主要原料,松油醇为成膜剂,乙基纤维素为增稠剂,高铝砖为红外辐射涂层基底材料,于1 200℃热处理后制备了红外辐射涂层,研究了热处理时间(0.5、2、4和8 h)对涂层显微结构以及其分别在常温和400℃下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与高铝砖基底结合良好,且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涂层逐渐致密;涂层在1 200℃热处理8 h后,其在常温下近红外波段(0.8~2.5μm)的发射率最高,为0.862;热处理4 h后,涂层在使用更为广泛的中红外波段(2.5~25μm)的发射率最高,为0.928;涂层经不同时间热处理后,在400℃下1~22μm波段的发射率不断增大且全部大于0.93。结合实际应用,最佳热处理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