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工业技术   1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 test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understand the sliding mechanism of coal-rock structure. The test system was composed by a double-shear testing model and an acousto-optic monitoring system in association with a digital camera and an acoustic emission (AE) instrument. The tests can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activated faults and the sliding in coal-rock structure. In this regard, instable sliding conditions of coal- rock samples, sliding typ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displacement evolution law, and AE character- istics during slid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Several sliding types were monitored in the tests, including unstable continuous sliding, unstable discontinuous sliding, and stable sliding. The sliding types 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axial loads and loading rates. Larger axial load and smaller loading rate mean that unstable sliding is less likely to occur. The peak shear stres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xial load when sliding occurred, whereas the displacement induced by unstable sliding was uncorre- lated with the axial load. A large number of AE events occurred before sliding, and the AE rate decreased after stable sli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s can well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structural instability in a coal bump, and are helpful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fault activation and the physical processes during squeezing process of roof and floor.  相似文献   
92.
地表温度反演是红外定量遥感的核心内容之一.与热红外(8~14μm)数据相比,中红外(3~5μm)波谱区大气透过率更高、对发射率的敏感性更低,在温度反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引入热红外地表温度反演思路,发展了仅利用夜间中红外双通道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分析了宽通道组合(3~4μm和4~5μm)和窄通道组合(3.929~3.989μm和4.020~4.080μm)模式下的温度反演精度以及模型对噪声和发射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宽、窄两种通道组合模型的温度反演精度分别为~0.5 K和~0.3 K;噪声等效温差和地表发射率误差对窄通道组合模型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3.
马乐平  张斗 《现代节能》1998,14(4):15-16
本文就涂层红外发射率的机理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提高红外发射率,必须降低散射系数,提高吸收系数,而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利用掺杂陶瓷工艺,制备陶瓷涂层材料,概述了当前几种典型的陶瓷质涂层材料及器件,并以导电型陶瓷涂料管为例说明了新型红外辐射涂层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价值。  相似文献   
94.
铁基合金粉包覆改性及在雷达/红外兼容隐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铁基合金粉包覆改性,并以其为颜填料制备了雷达/红外兼容隐身单涂层,系统研究了包覆改性对涂层低红外发射率以及雷达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以化学键的形式吸附在铁基合金粉表面形成有机薄膜。2%偶联剂包覆对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影响较小,但显著降低铁基合金粉的介电常数,提高阻抗匹配度。涂层厚度为2mm时,-10dB的吸收带宽从包覆前1.5GHz增加至2.2GHz,吸收峰强度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5.
为优化碳素纤维电热体红外辐射性能,测定了碳素纤维毡表面除杂处理前后的法向光谱发射率和法向总发射率,利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进行样品的物相结构分析,研究了表面除杂处理过程物相结构变化与碳素纤维毡法向光谱发射率和总发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硝酸液相除杂和空气瞬时高温2种方式处理时,碳素纤维毡的法向光谱发射率均出现一定的波...  相似文献   
96.
聚氨酯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铝粉为主要填料,聚氨酯为粘合剂,制备了8~14μm波段发射率低至0.10的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研究了基板处理、涂层厚度和固化温度对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涂料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基板用偶联剂处理、涂层厚度为30μm、热处理温度为80℃时,制得的涂层能在保持低红外发射率的同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7.
采用低发射率涂层的发动排气系统红外特征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  吉洪湖  斯仁  黄伟 《红外技术》2011,33(7):395-400
实验测量了涡扇发动机收敛喷管排气系统模型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分布,比较了中心锥表面上涂覆低发射率涂层前后,水平平面内0°,5°,10°,15°,20°,30°,45°,60°,75°和90°方向上在3~5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结果表明:在0°~45°范围内,中心锥表面涂覆发射率ε为0.51的涂层后排气系统的辐射强度比原...  相似文献   
98.
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最佳颜料含量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钢  徐国跃  徐飞凤 《红外技术》2011,33(12):704-706,710
研究了一种可用于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最佳颜料含量模拟的方法.基于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微结构特征,引入一维光子结构的相关理论以模拟计算低红外发射率复合涂层的最佳颜料含量.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采用片状铝粉为颜料,聚氨酯为粘合剂制备了两种低红外发射率聚氨酯(PU)/铝(Al)复合涂层.分别采用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99.
常温黑体作为红外光电探测系统的定标光源,其辐亮度的不确定度直接决定了被定标红外系统的探测精度。为了提高黑体的现场定标精度,采用标准辐亮度计开展了面型和腔型结构的三种黑体的辐射定标实验研究。标准辐亮度计溯源于国家计量院标准黑体,不确定度为0.22%。通过直接测量三种黑体的绝对辐亮度,获得了辐亮度温度,并进一步导出了发射率。结果表明,三种黑体的设置温度与其辐亮度温度存在0.6~2.6 K 的差异,由此产生的绝对辐亮度的不确定度达1.4%~5.5%。基于标准辐亮度计的直接定标法避免了温度和发射率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有利于实现黑体现场系统级定标和绝对辐亮度监测。  相似文献   
100.
张澎  郭玲  王琦  关威  傅莉 《红外》2014,35(9):6-9
红外测温仪器的精度和被测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对测量物体红外辐射特性的准确性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物体表面发射率的计算精度,先通过标准黑体对红外热像仪进行标定。然后,利用标定好的红外热像仪测量温度,计算出被测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将基于神经网络的红外热像仪标定方法应用到目标发射率的求解方法中,有效地消除了热像仪的系统误差。测试装置简单,测试结果准确。同时,温度和发射率的精确测量为红外隐身材料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