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101篇
交通运输   11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汽油机活塞组—气缸套整体耦合传热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直接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一汽油机的活塞组—气缸套系统的瞬态传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将润滑油膜假设为一维热阻,建立了活塞组—气缸套整体耦合系统的三维传热模型,应用所开发的三维流体动压润滑分析程序对活塞环组沿周向瞬时变化的油膜厚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LJ377MV汽油机活塞组—气缸套零部件为对象进行了应用研究,获得了更为清晰的多部件间的相互传热关系。  相似文献   
42.
针对原油长输管线在不停输时,由于挖开段的传热系数增大影响到站阃的压强,采用分段法在稳定的热力条件下计算不停输原油管道大修时压降,用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举例加以说明,对开挖与不开挖时出站压力相同时的压降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不出现凝油事故时的最低出站压力.  相似文献   
43.
以某车用增压柴油机的空—空中冷器为研究对象,应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快速获取中冷器最优化芯体结构的方法。通过样品的风洞试验发现,优化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中冷器,其传热系数最大可提高19.3%。在中冷器的设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同类中冷器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沥青热再生中老化沥青的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热再生技术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对于热再生过程中旧沥青结合料转移情况的认识还很不够,本研究针对不同的再生条件,即旧料的预热温度、是否掺加再生剂、再生剂的品种和旧料的沥青膜厚,进行初步的旧沥青转移模拟试验研究,以帮助深入理解沥青热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Al质整体式无接触热阻散热器翅片管传热元件的结构与特点 ,对整体式无接触热阻散热器与管带式散热器进行了对比试验 ,并对试验所得的传热与阻力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无接触热阻散热器传热性能和可靠性优于管带式散热器 ,且体积小 ,质量轻 ,工序少 ,是目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理想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46.
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LZH-25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在杭州—千岛湖高速公路上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检测.阐述了该型转运车的使用效果,证明了其能有效减小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提高沥青路面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47.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城市及交通建设发展迅速,随着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及容许沉降的减小,深长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长桩的力学性态分析成为桩基础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桩顶荷载一位移曲线是桩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9.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因受环境的制约和建筑设计的要求,常需采用转换梁结构。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在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中应用情况,对结构方案比选、构件截面设计、指导规程选择及施工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能够提高高架车站复杂结构关键部位的受力性能,满足特殊的建筑功能和造型要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张发才  陈行  安萌 《交通科技》2011,(4):110-112
以重庆北站北场交通规划为例,分析和判断了铁路客流对象、车站客流组织、旅客立体换乘、车站功能布局和车站管理模式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铁路客运站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前集散广场、机动车进出通道、交通设施布局、客流组织方面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