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工业技术   15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71.
以LF炉电极系统为对象,采用SIEMENS基于PC的控制器WinAC RTX实现电极系统的智能复合控制,利用开发工具WinAC ODK开发接口程序;运用工业以态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确保了系统的实时性.实际应用表明基于WinAC的电极智能复合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易维护、可扩充、性价比高等特点,具备一定的推广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刘杰 《天津冶金》2007,(3):20-21
针对济钢65t铁水罐和320t鱼雷罐的交叉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铁水罐的运输、维护工况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在大型LF炉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LF炉在正常生产时会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超过电能质量各项国家标准指标。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对LF炉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的分析,说明了SVC装置在LF炉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对SVC装置的设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对本厂钢包自动底吹氩装置的恢复使用,比较了自动底吹装置与传统的底吹方式的优缺点,通过生产实践及比较,钢包自动底吹氩装置结合数字吹氩系统是可靠、先进的钢包自动化吹氩技术,极具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5.
唐海燕  李京社  王剑斌  孙开明  温德松 《钢铁》2007,42(4):21-23,29
在水模试验的基础上改变了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炼钢厂150 t钢包的吹氩工艺,通过示踪剂追踪、金相分析、大样电解、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DS)等手段比较分析了改进后的工艺与原工艺对石油套管用钢39Mn2V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工艺精炼前后氧的质量分数降低率为35.42%,微观夹杂物和大颗粒夹杂物的去除率分别为59.85%、93.43%,而改进后的工艺精炼前后对应值为44.31%、64.29%、95.88%.由此可见,改进后的工艺在降低氧含量和去除夹杂物方面均优于原工艺.  相似文献   
76.
 在低铬铸铁改性处理中,VS+Ti+Zn复合孕育剂起着良好的孕育处理作用。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钒渣作为炼铁工业副产品得到二次利用的可行性,并讨论了冶金综合处理工艺和冶金物化条件对充分发挥钒渣复合孕育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钒渣复合孕育剂可有效地细化晶粒,改变碳化物形态;钒渣作为一种钢铁冶炼副产品,取代钒铁具有较大的资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分析了LF炉实际运行行为,根据宝钢150 t LF炉的现场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LF炉运行电抗以及二次侧运行相电压的关系式;并在综合考虑LF炉热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供电制度。  相似文献   
78.
低硅铁水冶炼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东  彭波  代宾  张其欢  肖建华 《中国冶金》2007,17(10):14-15,22
简介了川威炼钢厂低硅铁水冶炼工艺。生产实践表明,采取加入一定的钢包余渣和留渣操作等技术措施,可有效解决低硅铁水冶炼成渣困难、热量少、易粘枪、不利于脱磷及炉况维护等难题。  相似文献   
79.
张瑞明 《山西冶金》2010,33(3):49-51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对"4.18"钢水包倾覆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0.
The refractory lining in steel ladles is exposed to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loads during the heats. Mechanical loads develop from the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refractories which is confined either by the steel construction or by region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within the refractory material.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he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echanical durability of refractory steel ladle linings and the clarification of failure mechanisms. Especially irreversible strains at the hot face of the working lining caused by compressive stresses induce an opening of joints at the hot face. The irreversible strains reduce the compressive stresses in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tensile failure. A further effect of the irreversible strains is a reduced stability of the working lining. Of special interest in this context is a possible controlled expansion of bricks to counterbalance the irreversible compressive s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