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3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孙涛  刘传秋 《山东化工》2023,(2):227-229+234
为研究东营市环境空气臭氧前体物污染特征,参照《环境空气臭氧前体有机物手工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和《环境空气VOCs手工监测质量控制与监督检查要点》(试行)要求,对东营市2021年4~10月份环境空气进行分析,并且对环境空气VOCs组成、月浓度变化、平均浓度前10物质、臭氧生成潜势前10物质和VOCs的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2021年东营市环境空气57种臭氧前体物(PAMS)月平均浓度范围为52.02~167.88μg/L,平均浓度为98.78μg/L。其中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分别占57种PAMS总浓度的63.62%,27.97%,2.47%,5.94%。平均浓度前10物质为乙烯、正丁烯、乙烷、丙烷、2-甲基戊烷、正丁烷、丙烯、异丁烷、异戊烷、正戊烷,占比74.38%,臭氧生成潜势前10物质为1-丁烯、乙烯、丙烯、顺式二戊烯、1-己烯、间/对二甲苯、2-甲基戊烷、1-戊烯、异戊二烯、邻二甲苯,占比80.5%。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汽油蒸汽和液态石油的挥发,芳香烃浓度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组试验对水厂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工艺能有效去除TOC和UV254;对三卤甲烷前体物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达40%以上;臭氧氧化对三卤甲烷前体物去除能力较小,活性炭滤池过滤去除效果显著。经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的水加氯消毒后三氯甲烷生成量较处理前可减少50%以上。臭氧活性炭工艺能有效降低消毒生成三卤甲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纸浆和纸张的各个生产阶段都会有溶解物和胶体物(dissolved and colloidal substances,简称DCS)分散到过程水中.DCS的积累会造成许多问题,如纸机运行性能和成纸质量下降等.文中就几种酶对DCS的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在历史的淘洗中不断的发展变化,却保持着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横向幅式的构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横向幅式的山水画构图最易体现"平远"之妙,也因幅式的特殊性展示出别具一格的韵律感。而于人物花鸟画中便以叙事、排比的形式构图,并不以画面整体效果为重,其要义则是全面细致的表现主体物的体貌动态。  相似文献   
15.
D-核糖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戊糖,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及若干辅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份,也是生物体内合成组氨酸、腺嘌呤、鸟嘌呤等重要物质的前体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广泛应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饲料工业等领域。目前D-核糖国际市场售价约为30美元/kg,国内生产成本50—80元/kg,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水合三氯乙醛前体物的分子量分布和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滤分离技术将水合三氯乙醛前体物含量最高的夏季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四个部分,采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组分进行表征,并对20种氨基酸、牛血清白蛋白等模式化合物进行氯化试验,以找出水合三氯乙醛的主要前体物成分。结果表明MW<1 kDa的水合三氯乙醛生成势含量最高,为24.81μg/L,其次为10 kDa<MW<0.45μm (17.49μg/L)、3 kDa<MW<10 kDa (8.16μg/L)和1 kDa<MW<3 kDa (5.50μg/L),其中MW<1 kDa和10 kDa<MW<0.45μm两部分有机物占水合三氯乙醛前体物含量的75.55%。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水合三氯乙醛的主要前体物可能为类芳香性蛋白质和类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物质而非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丙氨酸、天冬酰胺、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牛血清白蛋白、鲱鱼精DNA等模式化合物是水合三氯乙醛主要前体物,其水合三氯乙醛生成量均大于30μg/mg C。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微生物絮凝剂(MBF)复配絮凝技术作为超滤工艺的预处理单元,考察该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库水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MBF与PAFC复配可有效改善絮凝效能,进而提高后续超滤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当PAFC和MBF的投加量分别为3和0.1 mg/L时,组合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为41.8%,比单纯采用PAFC时提高了6.6%,对嗅味物质土臭素的去除率在64%左右;另外,组合工艺可将三卤甲烷前体物含量由116μg/L降低到62.3μg/L,去除率为46%。  相似文献   
18.
19.
1 前言 昭和63年日本水道协会根据“深度净水处理指南”开始在各地推行深度净水处理。指南中作为处理对象物质列举了异味物质、三卤甲烷前体物、色度、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作为这些物质的去除技术,选定了生物处理、活性碳处理和臭氧处理。以江户川为水源的大阪府、大阪市、阪神水道企业团引入了由臭氧、活性炭二种工艺组成的深度水处理设施。引入这些设施的目的主要是对可引起异昧的霉臭物和三卤甲烷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0.
高藻水的预氯化技术优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预氯化过程中的投氯量、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当原水中藻类数量、酚类物质含量特别高时,预氯化、粉末活性炭的联用等作了论述。认为如果能很好地控制预氯化的反应时间、投氯量,预氯化不会明显增加水厂出水中三致物质的量;预氯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时,两工艺之间应间隔适当的时间,以减轻氯对粉末活性炭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