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7篇
经济   9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A shadow price for net primary produc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GDP and use this contribution to calculate an empirical price for ecosystem services. Net primary production is used as a proxy for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long with capital and labor, is used to estimate a 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from an international panel. A positive output elasticity for net primary production probably measures both marketed and nonmarketed contributions of ecosystems service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which is the shadow price for ecosystem services. The shadow price generally is greatest for developed nations, which have larger technical scalars and use less net primary production per unit output. The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quantity of capital needed to replace a unit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tends to increase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is rate of replacement may ultimately constrain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22.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3.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增长差异分析框架,将各地区劳均产出差距分解为劳均资本差异、经济规模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三个部分。利用改革时期的省级数据,本文发现尽管要素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地区劳均产出差异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将成为今后中国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且,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短期内地区差距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对地区发展进行调节,尤其要促进地区间技术扩散,使各地区更好地分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4.
我国公共投资规模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投资规模连年扩大,改善了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但是否存在投资过度的风险?本文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公共投资规模效率存在的条件,使用协整的方法分析了大口径和小口径公共投资规模的最优规模,得出我国公共投资规模不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文中指出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与方法 ;澄清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更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观念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 ,扩展价值创造和生产性劳动的领域  相似文献   
26.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以后,政府审计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审计开始进入以政府绩效审计为中心、政府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政府绩效审计成为衡量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我国现有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并为绩效审计的有效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7.
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动、静态比较分析发现 ,我国生产的极化作用不高 ,人口的极化作用过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向东部地区不断集中的同时 ,人口没有相应地向那里集中 ,造成核心发达区域生产与人口分布高度失衡。鼓励中西部贫困人口向东部尤其是东部核心区域流动 ,是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8.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成本法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新兴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二的相同之处,进而又从四个方面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二的不同之处,通过这些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机器化生产的、科学的,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9.
"三农"问题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的汇聚点,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效果,而是要考察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达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为此,本文提出发展城市经济以吸纳农村劳动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彻底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等财政经济对策以求得"三农"问题的最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3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has been the focus of many studies for the last few years. The conclusions reported are very diverse and even contradictory. This ambiguity is reinforced to some extent by the high degree of methodological heterogeneity in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the empirical formal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concepts. This study tackles this question by comparing different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hree key aspects are considered: (1) cultural and operational approaches for measuring market orientation; (2)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and (3)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specifically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ample of Spanish industrial firms show a stronger positive relationship for operational market orientation and subjective performance. Moreover, the adoption of ‘operational recipes’ of market orientation by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function seems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regardless of the existence of any cultural support for market ori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