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经济   314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581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发展的关键五年。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之后,山东省财政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山东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采取有力措施,把《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2.
13.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农发行践行支农报国、立行为民的政治任务和使命担当,机关党委作为总行机关党建专责部门,为服务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近年来,机关党委聚焦机关党建主责主业,突出总行机关政治功能,强化脱贫攻坚政治担当,引领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切实走好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电函“世界拒绝贫困日”纪念集会,提醒全世界”极端的贫困和社会排斥是对人类尊严难以容忍的侵犯”。中国的志士仁人自古便有“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依”的治国安邦之志。今天,我们仍然在希冀着祖先的希冀,企盼着古老的企盼,梦着同样的梦。炎黄的脉搏从遥远处开始沉重起来。愿“稳民不饥不寒”的古老梦想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16.
肖雁 《经济论坛》2005,(18):23-27
建立和谐、全面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能着力点在于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地位的转化。20多年的扶贫工作,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93年底的8000万人减少到2003年能29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8.7%下降到3.1%。然而在全国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地区还有257个,占43.4%。从分布上看,国家在西部扶持的205个贫困县中,有126个是少数民族贫困县,占61.5%。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西部14个省区。这些区域地理环境割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滞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较大。所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面积贫困仍然是我们的脱贫之痛。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扶贫攻坚进程□姬文乐目前,我国扶贫攻坚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如何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扶贫攻坚进程,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积极探索,找准扶贫攻坚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点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  相似文献   
18.
景东彝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南中部、思茅地区北端,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1993年末,按国家确定标准,尚有13万绝对贫困人口(不含民政救济对象2.2万人和贫困残疾1.8万人)。  相似文献   
19.
民营兴,则吕梁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来,我市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迅猛发展、快速扩张。对城乡就业、农民脱贫、财政增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本文为此就如何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进一步推进我市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