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9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以海洋来源放线菌无活性野生株HLF-43为出发菌,通过微波诱变结合新霉素抗性筛选,得到新霉素抗性突变株共128株,其中微波诱变新霉素抗性株117株、自发突变抗性株11株。经活性筛选,8株微波诱变新霉素抗性突变株对K562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100μg/mL发酵样品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20%。经对不同微波辐照时间和不同浓度新霉素组合筛选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初步确定对HLF-43的微波辐照诱变最佳时间为120 s。  相似文献   
42.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H6004菌株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共附生微生物,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1株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H6004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N-甲基苯甲酰胺(1),2-苯甲酰氧基乙酸(2),对羟基苯乙酰胺(3),N-[2-(4-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4),环-(丙-异亮)(5),尿嘧啶-2′-脱氧核苷(6)和胸腺嘧啶-2′-脱氧核苷(7).并利用SRB(丽丝胺罗丹明B)法,对7个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其中化合物3、6和7显示了弱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3.
菲律宾蛤仔糖胺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菲律宾蛤仔全脏器中提取得到糖胺聚糖粗品(CRG),通过DEA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纯品(RG),分别采用MTT法和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检测其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活性,同时测量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的脾指数;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并测量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和碳粒廓清指数。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糖胺聚糖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2肿瘤细胞的生长,能显著抑制移植性S180肉瘤的生长,可抑制荷瘤小鼠的脾肿大现象,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胸腺和脾脏萎缩有抵抗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4.
对从中国江苏连云港海域中筛选出的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2种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鉴定其结构.海洋放线菌ACMA006经大规模发酵后,发酵液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及HPLC等方法对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H—HMR谱和”C—NMR谱等波谱数据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B为放线菌素D,其分子式为c62:H86N12016含有2个多肽酯环,由L一苏氨酸、D一缬氨酸、L.脯氨酸、N一甲基甘氨酸和L—N一甲基缬氨酸组成,通过羧基与发色母核吩唾嗪酮相连接.化合物A可能为放线菌素D的衍生物.这是国内外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提取出放线菌素D.  相似文献   
45.
灯台树为我国民间药用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糖尿病和调血脂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现就国内外近年来对灯台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沈硕 《海洋科学》2014,38(11):35-40
通过抑菌及抗肿瘤活性实验,明确海洋真菌Neosartorya fischeri 1008F1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活性有效组分。应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应用MTT法,对菌株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应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的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结果发现,海洋真菌Neosartorya fischeri 1008F1的水溶性提取物对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菌株的粗提物浸膏经Sephadex LH-20柱梯度洗脱后,得到的组分B、C、D、E和F。在0.5 g/L的供试浓度下,组分B、C和D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率均高于80%,而组分B、C、D、E和F对肝癌细胞BEL-7404的抑制率均高于70%。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rmostabile direct hemolysin,TDH)在体内和体外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MTT法、克隆形成试验、凋亡试验、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试验、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以及体内C57BL/6小鼠(Mus musculus)荷瘤实验,比较TDH作用于不同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评价TDH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结果发现:人结肠上皮细胞NCM460、人正常肝细胞LO2、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在TDH处理24 h之后,细胞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151、118、54和48 μg/mL,正常细胞的IC50高出癌细胞近2~3倍。当质量浓度低于20 μg/mL时,TDH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B16细胞的克隆形成,6 mg/kg TDH在移植瘤模型中显著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P<0.001)。流式细胞术和荧光试剂盒检测表明:20 μg/mL的TDH能诱导19.4%的B16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并激活Caspase-8和Caspase-3,但不影响线粒体膜电位。TDH具有体内外的抗肿瘤活性,可能通过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引起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8.
荔枝螺是福建海域常见食用螺类,古方记载和民间长期食用证实具有良好药用价值,但国内外对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以福建海域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为研究材料,从疣荔枝螺消化腺部位获得抗癌组分E-EA-2,通过液相色谱、气质联用色谱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6-溴靛红(6-bromoisatine),分子结构式C_8H_4BrNO_2.E-EA-2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人肝癌QGY-7703细胞增殖,药物浓度高于40μg/cm~3时,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E-EA-2能诱导肝癌细胞QGY-7703发生PARP蛋白剪切,加入泛caspase抑制剂使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同时,E-EA-2使MCF-7细胞核产生固缩,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E-EA-2对肝癌细胞QGY-7703的IC50为46μg/cm~3,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IC50为28μg/cm~3,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主要是以促凋亡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凡  秦松 《海洋科学》2002,26(12):23-26
海洋未被利用的有效面积约为陆地的5~10倍 ,海洋生物中99 %的物种尚未被利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应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FAB -MS、2D -NMR、手性色谱等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对海洋生物活性肽 ,特别是抗肿瘤活性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予以综述 ,并展望开发利用的前景。1抗肿瘤活性肽的来源1.1海藻藻类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在已发现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40.86 %来自藻类[1] ,而其它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活性物质有可能最初也来源于藻类。如最初从海绵(Halichondriaoda…  相似文献   
50.
海洋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