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9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东沿海21种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了21种青岛及其附近海域常见无脊椎动物94%乙醇粗提物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同时测定了海筒螅Tubuaria marinha Torrey等动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活性。发现海燕Asterina pectinifera的正丁醇萃取物、海筒螅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的94%的乙醇提取物对HL-60的抑制作用很强,在浓度为0.063mg/mL时抑制率分别为96.7%、63.9%、50.5%;海筒螅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A.549的抑制率较高,浓度为0.063mg/mL时的抑制率可以达到65.4%.  相似文献   
22.
日本刺参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日本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浆灌胃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探讨了日本刺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日本刺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P〈0.05);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和抗体形成细胞数(P〈0.05);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P〈0.01);促进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P〈0.01)。提示日本刺参能全面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3.
自日本Fujishima和Honda发现TiO2单晶电极光解水以来,纳米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反应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开展。多相光催化氧化技术近年来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多相光催化性能的半导体TiO2由于具有抗化学和光腐蚀、性质稳定、无毒、催化活性高、价廉等优点,而倍受关注,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以喜树碱为母体,分别以甘氨酸和己二酸为连接臂与喜树碱的20-羟基以酯键缩合,再将其分别与半乳糖、甘露糖、乙酰氨基葡萄糖、乳糖的衍生物缩合定向半合成了3个水溶性(4-6)和1个脂溶性的喜树碱-糖缀合物(7),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对已有的α构型喜树碱糖缀合物(1-3)和本文合成的β构型的喜树碱糖缀合物(4-7)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水溶性糖缀合物(1-6)具有与喜树碱相当的活性,脂溶性糖缀合物(7)的活性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5.
提出采用相转移催化法,一步合成了抗癌新药ASF。工艺条件达到最简。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通过一系列分析手段确定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26.
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以tsFT210为筛选模型时,也有9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3种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2种为细胞坏死性活性、1种为G2/M期抑制活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开拓海洋微藻药用新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海洋来源放线菌H2003发酵产物的粗提物对小鼠乳腺癌细胞tsFT210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为了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成分,采用活性跟踪的分离方法,经多次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从菌株H2003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7个环二肽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光谱、质谱和旋光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cyclo(L-Leu-L-Pro)(1),cyclo(D-Val-L-Pro)(2),cyclo(Gly-L-Leu)(3),cyclo(L-Pro-L-Try)(4),cyclo(Gly-D-Phe)(5),cyclo(Gly-L-Pro)(6)和cyclo(L-Ala-L-Phe)(7)。其中化合物1通过SRB法测试表现出弱的抗肿瘤活性,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8.
赤缸Dasyatis akajei(Muller&henle)隶属于软骨鱼纲,下孔总目,鲼形目,魟科,魟属,常栖息于底质为泥沙的深潭中。赤魟肉性昧甘、咸平,有补气之功效。用其熬油,主治小儿疳积。尾刺研末入药,对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炎、咽喉炎、疟疾、牙痛、魟鱼尾刺刺伤均有一定疗效。赤魟尾刺含有多种毒素,有重要药理作用。涂洪斌等克隆出编码赤魟肿瘤抑制因子IPL的全长cDNA序列,并报道了赤魟亲环素A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29.
海洋真菌药用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真菌由于其资源优势和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成为海洋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热点。按从抗肿瘤、抗菌、酶抑制剂、拮抗剂等几个方面对海洋真菌产生的活性物质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0.
鲨鱼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鲨鱼属于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约250多种。在自然界中鲨鱼是极少患恶性肿瘤的动物之一,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将高剂量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注射到鲨鱼体内,不能诱发癌症。将黄曲霉素混入食物中长期给鲨鱼喂食,在近8年的研究中没有发现鲨鱼长出肿瘤。给鲨鱼接种癌细胞也不能诱发癌症。这提示鲨鱼体内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