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2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540篇
工业技术   1260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68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经化学镀镍的聚丙烯腈(PAN)导电纤维(PAN/Ni-P)填充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与导电填料浓度的关系及加入有机钛酸酯偶联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在PAN/Ni-P纤维填充的复合材料中又加入不同量的碳黑,由于碳黑粒子的加入改善了纤维间的接触状态,更有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62.
烧结钕铁硼永磁体的镍及镍磷合金镀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钕铁硼永磁体材料的表面电镀镍及化学镀镍磷合金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从铵铁硼材料的特殊性来选择恰当的前处理和镀覆工艺,就有获得优质的保护镀层。  相似文献   
63.
无机熔盐中脉冲铝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0℃的AlCl3-NaCl—KCl共融盐中,对321型不锈钢板进行脉冲镀和直流镀。在钢板上获得银白色铝镀层。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两种情况均得面心立方结构的铝,但由脉冲镀所得的铝晶粒较小。对镀层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发现同为厚10μm的铝镀层,脉冲镀层硬度比由直流镀层高65HV,且脉冲镀层在耐蚀性和与不锈钢基体的的结合力上明显优于直流镀层.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真空离子镀的基本原理,研究了NbFeB永磁合金表面离子镀Cu-Al-In三元仿金合金的新工艺。合金镀层晶粒较小,均匀美观,光泽柔和;合理的工艺条件为:偏压200V,主弧电流5A±0.25A,间距120mm,加热功率11kW,氩气分压1.33Pa~0.0133Pa,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65.
化学镀Ni-Cu-P合金的工艺及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化学镀Ni-Cu一P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弯曲法,研究了Ni-Cu-P镀层的组织结构和镀层结合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镀液组成,在适当工艺条件下,能够实现Ni、Cu离子的共沉积,并得到良好质量的合金镀层。经400℃热处理,镀层中有和相析出,同时硬度达到最大值。镀态下,该镀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且随镀层中铜含量的增加和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镀层结合力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6.
新型合金代铬刷镀层的组织及强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手段对新型代铬镀层(Ni-Fe-W-P-S)相结构及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镀层的强化机理。研究表明,Ni-Fe-W-P-S合金镀层的组织是由含Fe、W、P、S的镍基固溶体和在其上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Ni_3Fe所组成,镍基固溶体处于非晶和微晶的混合状态,合金镀层的镀态硬度为HV700~750,在300℃退火时。硬度达到最大值HV900~950,其强化机理主要是微晶的晶界强化和Ni_3Fe的弥散强化。  相似文献   
67.
A new discharge system for resistive self-heating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ccurat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 constant-current pulse is used to heat metals over a time interval of 50 to 100 s, reaching temperatures up to the boiling point. New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obtain sound speeds in the pulse-heated sample, emissivities, and vapor pressure. A new pyrometer allows the extension of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range down to the melting point of copper.  相似文献   
68.
本文用正电子湮没寿命方法研究了塑性变形镍(含0.01%杂质)的回复过程的特点及杂质在缺陷回复过程的作用和影响,计算了形变为10%的试样中的位错密度及形成空位团的有效空位浓度。  相似文献   
69.
Co-SiC core-shell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less plat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vealed that Co-SiC core-shell powders were of nearly sphere-like shape and were about 0.3 pan.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showed that the cobalt powder was hexagonal crystallite. The complex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the complex permeability of Co-SiC core-shell powders-paraffin wax composite were measured by the rectangle wavegnide method. It showed that the dielectric loss was less than 0.1 and the magnetic loss was about 0.2 in 8.2-12.4 GHz for prepared Co-SiC core-shell comoosite oowders.  相似文献   
70.
单晶镍纳米薄膜单向拉伸破坏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单晶镍纳米薄膜受单向拉伸破坏的过程, 得出纳米尺度单晶镍薄膜的应力-应变关系、能量演化曲线和镍薄膜构型的变化及微损伤的形成和扩展过程. 模拟采用原子镶嵌势描述原子间作用, 得到镍单晶薄膜的弹性模量, 分析了拉伸过程中系统原子能量、应力变化和外荷载的关系. 结果表明: 纳米薄膜的自由表面影响拉伸过程中原子的运动和薄膜整体力学性能, 纳米薄膜破坏的几何特征是原子空位的连接和晶胞缺陷的扩展; 单晶的断裂接近脆性断裂, 模拟得到纳米薄膜的断裂强度符合Griffith脆性断裂的能量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