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95篇
工业技术   224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方佩敏 《今日电子》2007,(10):38-40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用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作电池正极、用石墨作电池负极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关于该电池的详细介绍请参看本刊9期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一文.  相似文献   
122.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Li4Ti5O12材料.用XRD表征了材料的结构特征.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考察了LiCoO2-Li4TiO12体系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0.1mA/cm2 时.该体系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2.2mAh·g-1,经过100次循环之后,比容量保持在112.9mAh·g-1.当电流密度为0.2mA/cm2时,5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仅为5.3%.实验证明,该体系下的电化学性能比较稳定.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体系.  相似文献   
123.
孙庆  史鹏飞  矫云超  程新群 《电池》2007,37(5):345-347
采用液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SnCo合金极材料.XRD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无定形态.电化学测试表明:SnCo合金电极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822 mAh/g,4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8%,8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0%.该材料中的金属Co含量为10.8%,使SnCo合金材料有望成为实用化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24.
NiOOH调节MH/Ni电池负极放电储备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照荣  上官恩波  程迪  徐拥军 《电池》2007,37(5):367-369
根据MH/Ni电池的设计原理和正极活性物质NiOOH的放电特性,对采用电解氧化法制备的、具有不同氧化度的NiOOH调节负极放电储备容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H/Ni电池的正极掺入不同氧化度的NiOOH,可以调节负极放电储备容量,减少负极活性物质的用量,缩短MH/Ni电池的活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5.
谭春林  卢雷  李伟善 《电池工业》2007,12(2):135-139
负极材料是提高锂离子电池比容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发展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合金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常规粒径合金负极、纳米合金负极以及复合合金材料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6.
梁英  范晶  贾志杰 《电池》2007,37(4):260-262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纳米尺寸的Sn-SnO-Zn复合氧化物粉末,研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的结果显示:在800℃下焙烧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72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60.1%,经2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376 mAh/g;在600℃下焙烧的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41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49.4%,经2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只有272 mAh/g.  相似文献   
127.
随着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出现,人们对高储能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金属锂二次电池作为高能量电池,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对金属锂负极通过固体电解质膜(SEI)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SEI膜的形成机理、成膜条件以及SEI膜改性的几种方法,对未来金属锂负极表面SEI膜改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8.
以棉纤维为碳源和模板,采用生物模板法成功合成制备直径约100~150nm、长度几至十几微米的TiC纳米线,进而通过水热反应在其表面均匀沉积Co_3O_4纳米微粒,所构建的核壳结构TiC/Co_3O_4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在5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的第2次、第50次放电容量分别为824.3mAh/g和753.7mAh/g;在倍率性能测试中,当电流密度回到50mA/g时,可逆放电容量为1060.4mAh/g,高于起始的1048.2mAh/g。  相似文献   
129.
1后锂离子电池 在1990年以前,可以说电池的主力是铅蓄电池、锂一隔二次电池、碱锰电池等,生产中一般无技术革新引起的波澜,主要用途也是为无线电及袖珍电灯提供电源或动力。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仅有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可携式设备的普及而且部分电动汽车也离不开电池,故先有Ni-Mn(镍-锰)电池,接着锂离子二次电地相继登场,尤其后者的成长迅速惊人,除了在可携式设备方面已触占鳖头,电动车包括后起之秀燃料电池车也被用户看中,应用者日增。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竞争中获胜的厂商,又想再次参与“后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  相似文献   
130.
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电气化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而以电化学能量储存和转化为核心的电池、电容器等储能技术的开发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锂离子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响应速度快、产业链完整等优点,是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石墨具有导电性好、成本低、循环寿命长、溶胀率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首选材料。然而石墨负极金属锂的沉积不仅降低电池循环及快充性能,而且带来电池短路甚至爆炸等安全隐患。本综述概述了石墨负极的电化学动力学过程,总结了依托原位技术对锂沉积机理的解析,讨论了锂沉积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解决办法。最后提出了本领域今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