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浙江化工》2003,4(3):41-41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目前,我国甲醛的生产厂家有292家,总生产能力约为600万吨。产量为255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约为255万吨/年,除西藏和青海外其他省(市)均建有甲醛生产装置,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区。从目前我国甲醛的消费市场来看,预计今后几年甲醛消费量增长比较快的领域是粘合剂、聚甲醛、多元醇以及乌洛托品等。  相似文献   
22.
聚甲醛/共聚酰胺共混物的结晶形态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共聚酰胺含量对聚甲醛/共聚酰胺(POM/COPA)共混物结晶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M/COPA共混物中存在氢键相互作用;结晶温度对POM的结晶形态有较大影响,温度较高时POM结晶较完善,球晶尺寸较大;同时,COPA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球晶细化,极大地改善了POM的韧性。当COPA含量为4%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拉伸强度几乎不变,POM/COPA具有较理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3.
王益民 《杭州化工》1996,26(4):31-32
801胶是由聚乙烯醇与甲醛缩合而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从80年代初期在我国开发以来,因其价格低廉,而在水泥砂浆改性,新旧砂浆粘接的界面上处理及各种内装修用胶粘剂等建筑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4.
将自制的丙烯酸酯弹性体、抗氧剂和光稳定刺与聚甲醛熔融共混后进行紫外线老化实验.并对老化前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层分子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聚甲醛的分子量得到了较好的保持,抗冲击韧性及断裂伸长率均明显优于未改性聚甲醛。  相似文献   
25.
刘雨晴 《塑料加工》2002,35(5):22-24
介绍我国POM共混增韧改性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6.
采用了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A)、位阻胺类光稳定剂(HALS)以及光屏蔽剂对聚甲醛进行光稳定化改性,对比了改性前后聚甲醛光降解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表面层分子量保持率。结果表明,0 5%的UVA可以显著提高POM的耐紫外光性能,苯并三唑类效果优于二苯甲酮类UVA。在酚类抗氧剂存在下,低含量的HALS(<0 25%)对聚甲醛没有光稳定化作用。  相似文献   
27.
聚甲醛在新型陶瓷注射成型催化脱脂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聚甲醛对酸性气氛敏感易分解的特性,将其作为主要粘结剂应用于陶瓷注射成型技术中,并采用了新型的催化脱脂技术,使得脱脂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实验样品主要粘结剂的脱除量在10h内即达到90%以上,记录了该过程中样品失重的情况,分析了脱脂阶段不同特征及其原因,指出催化脱脂过程速度的控制因素是气态催化剂和气体产物扩散过程,实验观察了脱脂过程不同时刻样品外围与中心区域的微观形貌,证明了脱脂过程由外围逐渐向内部扩散,对物料流变性能的考察表明物料为假塑性,有良好的流动充模性。  相似文献   
28.
章文 《工程塑料应用》2005,33(11):37-37
据统计,2004年亚洲聚甲醛(POM)需求量为36万t,约占全球需求量的55%。预计未来几年亚洲市场POM的需求年增长率为8.0%-8.5%。中国内地需求量已由1992年的1.6万t迅速增长到2004年的16.8万t,预计2005年将超过18万t。2004年中国内地进口量为17.8万t,比2003年增长20%。日本POM的产销量在亚洲占重要地位,但其国内需求增长缓慢。2004年POM需求量为8.4万t,年增长率仅为1.0%-1.2%。  相似文献   
29.
国外聚甲醛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安东 《国外塑料》1994,12(1):7-10
综述了国外主要甲醛生产厂商的工艺技术,树脂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品种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30.
公司发展简史和共聚甲醛的标准品级以及特殊品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