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93篇
  免费   4631篇
  国内免费   4007篇
工业技术   114231篇
  2024年   603篇
  2023年   2108篇
  2022年   2263篇
  2021年   2388篇
  2020年   2120篇
  2019年   2404篇
  2018年   1156篇
  2017年   1837篇
  2016年   2250篇
  2015年   2643篇
  2014年   4911篇
  2013年   4237篇
  2012年   4895篇
  2011年   5301篇
  2010年   4874篇
  2009年   5520篇
  2008年   6778篇
  2007年   6382篇
  2006年   5456篇
  2005年   5649篇
  2004年   5198篇
  2003年   5253篇
  2002年   4603篇
  2001年   4258篇
  2000年   3347篇
  1999年   2637篇
  1998年   2544篇
  1997年   1981篇
  1996年   2051篇
  1995年   1933篇
  1994年   1570篇
  1993年   1152篇
  1992年   1098篇
  1991年   912篇
  1990年   897篇
  1989年   744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9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机械加工作业中需要良好引进先进工艺技术,提升机械生产制造水平。本文主要从强化机理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常见的内在机理,包含位错强化、应变强化以及境界强化方面,并阐明了工艺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机械加工的强化工艺技术,为提升机械加工水平,增强机械强化应用效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2.
《应用化工》2015,(8):1563-1566
在水溶液中,以活性单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含羧基、磺酸基、聚氧乙烯基等功能基团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原料配比MAS∶AA∶PA=1∶3∶1,反应时间3 h,温度90℃,引发剂用量2%。该减水剂在建筑石膏中掺量为0.7%时,减水率可达18.7%,且可以抑制建筑石膏流动度经时性损失,还同时提高硬化体的强度。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的协同作用是减水剂在建筑石膏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逆合成法确定以对羟基苯乙酸甲酯和苯酞为起始原料,在醇钠作用下,对羟基苯乙酸甲酯与苯酞在130℃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量碱水控温水解,再以乙酸乙酯萃取有关杂质,水相用盐酸调节p H为2左右得中间体I,纯度97%以上;再以PPA和冰醋酸进行脱水环合反应得粗品,再经过乙酸乙酯精制得精品。通过此合成方法合成了高纯度的伊索克酸,总收率65. 5%,含量大于99%。  相似文献   
34.
生物酶破胶剂具有破胶彻底、残渣量少、对地层伤害小等优点~([1])。针对JS油田浅井压裂存在破胶不彻底、返胶的情况,开展了生物酶破胶技术研究。通过实验,对生物酶与体系的配伍性、适用条件、破胶效果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5.
36.
37.
乙二胺与氯乙酸乙酯经取代、环合反应制得2-哌嗪酮,2-哌嗪酮与Boc酸酐进行氨基保护反应后,再与五硫化二磷进行硫代反应制得4-(N-叔丁氧羰基)-2-哌嗪硫酮,其与三氟乙酰肼经取代、环合、脱叔丁氧羰基成盐,得标题化合物,总收率为45.7%(以氯乙酸乙酯计)。为磷酸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较理想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38.
39.
检测红茶产品中的合成色素对确保红茶的品质以及食用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所能找到的文献仅对红茶本身所含的天然色素进行研究,没有对红茶产品中的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的研究。为了确保红茶产品的食用安全,开发适合红茶产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笔者几年来做了大量实验,对传统食品中合成着色剂检测方法中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实验数据表明,改进的步骤对红茶产品中的合成着色剂的提取有很好的效果,可成功检出阳性样品,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的M-θ力学模型,在分析透榫节点构造特征与受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值模型,用透榫节点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节点缝隙、木材横纹弹性模量和大榫头长度对透榫节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建立以弹性点、屈服点与极限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多参数M-θ力学模型,其结果与多数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并将该力学模型应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透榫节点的滞回耗能能力强,节点的变形主要集中在榫头处。当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缝隙增大时,节点的受弯承载力降低。随木材横纹弹性模量的提高和大榫头长度的增加,节点的受弯承载力有一定提高。文章建立的M-θ力学模型能较好反映透榫节点的受力过程,适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其荷载 位移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