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环境安全   42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环保产业——上海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性主题,环境保护、绿色浪潮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都在瞄准这一全球性的环保大市场。尽管目前上海的环保产业还比较弱,但应当看到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和良好条件,只要方方面面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必将成为上海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文从环保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起,展望了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并就上海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以环境保护产业的概念及发展意义为引子,着重阐述了环境保护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33.
王钦 《环境》2007,(9):69-71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膜生产线以来,我国反渗透膜产业发展迅速.同期,由于看好中国市场,美国海德能、美国陶氏化学公司、韩国世韩、日本东丽等国外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厂商无一例外登陆中国市场,并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数量众多的国内膜厂商,只占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面对国外膜厂商的市场垄断,我国反渗透膜产业急切呼唤民族品牌的崛起.  相似文献   
34.
通过对大连市环保产业市场分析及预测,认为大连市环保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随着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完善,环保产业将成为专业化程度高、投融资体系健全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35.
阎秀之 《环境保护科学》2003,29(5):50-51,54
对朝阳市环保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结合朝阳市环保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并提出环保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叶之林 《环境》2005,(7):86-88
机遇篇:巨大的经济活力带来了环境形势的严峻,珠三角环保产业由此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7.
三勇 《环境》2005,(4):64-65
2005年,中房协提出了“绿色地产年”,这标志着国地产将走上一条产业发展和居住环境优化的可持续展的新地产之路。  相似文献   
38.
荒漠化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西部荒漠化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从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构建产业体系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观三个方面提出并探讨了荒漠化的治理途径,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
根据对福州开发区阴离子射线管(CRT)产业集群进行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了该产业集群的废物产生特征和管理模式.结果发现,福州CRT产业集群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随着主导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配套企业的进入,废物的产生总量不断增加,单位主导产品的废物产生强度持续上升,废物种类也逐渐丰富,给区域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但同时,产业集群借助其规模和集聚效应,不仅为废物交换和工业共生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平台,而且为专营性废物回收组织和处理处置设施的良好运转营造了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0.
杨伟利 《环境》2007,(10):20-23
煤、石油、天然气,包括水底甲烷水合物从根本上来说都源自于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这种可再生生在能源危机频出的今天,其意义更为深远.随着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太阳能产业也迎来了其发展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