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6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环境安全   5360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中国火葬场二噁英类污染物排放及减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某火葬场9具遗体进行了二(口恶)英类污染物排放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烟气中二(口恶)英类物质总浓度为89~350ng·m-3,毒性当量浓度为1.5~5.4ng·m-3;PCDFs的总浓度高于PCDDs的总浓度;以此估算中国2004年火化遗体过程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年排放量为11.2~46.9 g·a-1.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加不同厚度的活性炭纤维毡组合对火化遗体烟气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布袋除尘器去除火化烟气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效率为57.4%;布袋除尘器分别与厚度为5、15mm的活性炭纤维毡组合去除火化烟气中二(口恶)英类污染物的效率分别为64.0%和89.2%.  相似文献   
82.
83.
空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粒径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系统分析了1000多个不同粒径颗粒物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集中分布于细颗粒物上,几乎所有的多环芳烃(PAH)和一半以上的苯并[a]芘[B(a)p]吸附在粒径小于0.38μm的极细尘中。  相似文献   
84.
在双台子河下游潮汐河段NO3^--N的测定,采用酚二磺酸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并通过数理统计中的t检验法对比及加标回收率的实验提出;感潮河段应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比色不测定水中的NO3^--N。  相似文献   
85.
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形成原因;结合莆田市实例探讨了气象条件和污染源分布对PM10浓度的影响;研究了PM10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是决定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PM10浓度的平均日变化规律呈现为典型的双峰双谷型,而年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当地气候年变化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86.
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东源铝业公司拟将现有的自焙槽改为预焙槽,并选用“逆向二段干法吸附净化技术”治理电解烟气,技改后可彻底消除沥青烟气,吨铝排氟量由16.5kg降至1kg、排尘由50 kg降至1.25 kg,直流电耗由1 629 kwh降至1 375kWh,可实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7.
仅以IPF 颗粒物 水溶液的相互作用为例 ,对混凝研究中二界面过程化学领域的进展加以介绍 .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预制的聚合铝在混凝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形态稳定性 ,而传统混凝剂则强烈地受溶液化学过程 ,尤其是溶液pH值的影响 .混凝剂水解聚合形态倾向于在颗粒物表面吸附沉积 ,而直接引发混凝作用 .单体形态则通过转化为聚合、沉淀形态起混凝作用  相似文献   
88.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目,也就是说我们要在2007年完成普查的前期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89.
与常规方法不同,根据全国58个基准气象台站10年的日记温度湿度数据采用每天2点、8点、14点、20点的4次数据统计了各台站3种临界相对湿度(80%、70%、60%)时的年润湿时间,并对比分析了24次(每天整点)数据的统计结果。研究表明:从这两种数据所统计的相应有效年润湿时间非常接近,而且随着临界相对湿度值的降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证实了采用4次数据统计年润湿时间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全国550多个基本气象台站所上报的4次温度湿度数据来研究全国润湿时间分布规律,为评估我国各地的大气腐蚀等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利用t检验分析了悬浮颗粒物对黄河水体中铜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过滤后水样的EC50比未过滤水样的EC50高,但是过滤前后24h-EC50和48h-EC50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过滤前后72h-EC50和96h-EC50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1)未过滤的水样泥沙含量阻碍了藻类的光合作用;(2)试验过程中水样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导致颗粒物中吸附的铜再次发生了解吸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