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2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489篇
工业技术   87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水资源状况及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分析,提出了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山西省在未来10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应继续遵循“西引黄河,东抓蓄调,腹部盆地节调并举”的战略思想,只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立项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兴办中小型水利工程,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广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才能使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2.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土地球物理特征及激发因素与表层黄土结构之间的关系,优选激发井位和井深,确保了激发效果;采用小道距、三线小线距、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时应优选激发井位和岩性,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坚持多深井组合激发、单井药量不宜过大总药量要大两项基本原则;采用高密度采样技术,提高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63.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南流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日益显得重要,针对流域水资源特点,提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64.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统一调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流域梯级电站统一调度,是流域水电开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经过国内外实践,实现流域统一调度的时机已渐成熟。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结合流域水电开发实际,通过建立流域水雨情监测网,开展群库水、电、网多环节的大系统综合调度研究,流域梯级电站控制模式研究,流域供电范围及开发时序研究,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及龚嘴、铜街子电站梯级调度实践,在流域梯级电站统一调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流域梯级电站统一调度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与电网调度衔接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5.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聚煤作用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煤层在层序划分与对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侏罗系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几个聚煤时期的碎屑物质的供应程度、古地貌格局、湖平面变化(基准面变化)、气候及古植物等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分析,并结合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认为该地区侏罗系煤层受多种因素控制,并主要发育于基准面稳定上升的早期,且与层序的时空演化存在着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66.
伊犁盆地生成发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伊犁盆地的生成和发展做了初步探讨,认为它是在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之上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抬升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双层结构盆地,即石炭纪体内裂谷盆地,石炭纪后山间陆相盆地。  相似文献   
67.
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沉积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侏罗世直罗—安定期伴随大华北盆地分化瓦解,直罗—安定组除在鄂尔多斯盆地呈整体分布外,在其周邻地区亦有大量零星分布的同期可对比地层。在现今盆地内,直罗组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安定组以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湖泊相沉积为主。直罗—安定组的湖相沉积主要位于盆地东南部的古沉积中心部位,其堆积中心位于盆地西部的乌海—鄂托克前旗—平凉一线,堆积中心与沉积中心偏离。直罗组沉积前古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直罗—安定期的古地质面貌呈西北高东南低特点,南、北分异表现甚微。结合周邻同期地层岩性、岩相和现今构造单元形成时限等综合分析,认为直罗—安定期原始盆地的边界大致为:西在贺兰山之西,东达吕梁山之东、太行山以西,北抵大青山,南至秦岭。  相似文献   
68.
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截止1989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361座,塘坝2666座,引水有效灌溉面积40.4万公顷,治理总面积8136km~2,治理度17.1%。以1970年为效益计算起始年,并将全流域划分为18个片,分别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计算1970~1989年间各项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量及综合减水减沙效益。水文法算得的综合减水效益为24.1%,减沙效益为30.6%;水保法算得的结果相应为29.9%和30.8%,两者相近。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及干流的径流变化和水均衡分析 ,表明塔里木河源流来水基本稳定 ,由于源流灌区引水以及渗漏蒸发等损失加剧 ,干流水量存在减少趋势 ,并加剧了水量的时间分配不均 ,不利于干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  相似文献   
70.
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遥感手段和数字流域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近10来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研究表明,多沙粗沙区90年代末期与80年代末期相比,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大约占50%,植被覆盖度没变化区域约占48%。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导致了流域水沙条件的变化,90年代末期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百分比不高;不同的降雨过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有一定的差别;从不同降雨过程多年平均看,近10来年植被措施年均减水2.63亿m3,减沙1.13亿t,减水减沙比为2.75,即减1亿t沙的同时减水2.75亿m3,减水百分比为7.61,减沙百分比为10.56,减沙效益大于减水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