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6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工业技术   71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页岩地层裂缝发育,易膨胀破碎,在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裂缝性井漏等井下复杂事故,且多采用油基钻井液,其价格昂贵,若发生漏失,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研制了一种具有疏松多孔内部微观结构的亲油型高分子树脂类油基钻井液封堵材料YDLJ-1。经实验证明,YDLJ-1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可变形性,能够保证注入地下时在地层裂缝中变形充填裂缝;具有良好的吸油膨胀性,5 h最大吸油膨胀量可以达到其干重的5倍;抗温达150℃,在150℃老化30 d仍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抗压强度是其他同类产品的20倍,正向封堵突破压力大于15 MPa,反向突破压力为0.9 MPa,能够满足防漏堵漏的要求。YDLJ-1在延长油田云页平1-1井石千峰组下部地层进行了试验,YDLJ-1用量2 t,钻井液漏失量比邻井减少30 m3,缩短堵漏时间2 d,其堵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克深区块“库姆格列木群”层位岩性属于复合盐膏层,该盐膏层具有压力系数高、裸眼长、易塑性变形等特点,均用油基钻井液钻进。KS603井钻遇该层位中途完钻时发生井漏,为避免油基钻井液在下套管过程中出现恶性井漏,采用欠饱和盐水钻井液替换油基钻井液完成中完作业。施工过程中,在隔离浆中加入高碱比抗盐钙降黏剂碱液,利用碱液的稀释特性与OH-离子对油基钻井液中Ca2+的中和作用,使隔离浆始终保持较低黏切;因隔离浆中不能加入堵漏材料,在隔离浆之后的第一罐井浆中加入8%堵漏剂,提高井浆的防漏能力,避免替浆过程中发生井漏;为保证盐膏层井壁稳定,替浆密度为2.39 g/cm3,严格控制钻井液中的Cl-含量不小于1.8×105 mg/L,避免盐晶颗粒过多地溶入钻井液中,同时使用盐重结晶抑制剂NTA-2;下套管前进行承压堵漏作业。钻井液性能稳定,在中完作业过程中光钻铤、单扶、三扶、四扶通井、测盐层蠕变静止72 h后四扶通井、下套管、固井作业均一次性成功,井壁稳定、井下安全。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目前油基钻井液下水泥浆易被污染,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运用实验方法结合理论分析,开展了抗污染水泥浆体系的研究。利用人工岩心法证实了油基钻井液对固井质量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二界面胶结强度影响最大。通过实验分析了基础水泥浆被油基钻井液污染后性能的变化,研制出了一种主要成分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抗污染剂Anti-P。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将1%抗污剂Anti-P加入水泥浆中,在水泥浆被少量油基钻井液污染后(小于10%),水泥浆性能不受影响,保证了固井质量。将其在多口井进行应用,效果良好。该成果填补了目前抗污染水泥浆体系的空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94.
统计长庆油田罗*区块2015年存地液量与油井一年累积产量的关系发现,存地液量越大,一年累积产量越高,与常规的返排率越高产量越高概念恰恰相反,可能与存地液的自发渗吸替油有关。核磁实验结果表明,渗吸替油不同于驱替作用,渗吸过程中小孔隙对采出程度贡献大,而驱替过程中大孔隙对采出程度贡献大,但从现场致密储层岩心孔隙度来看,储层驱替效果明显弱于渗吸效果。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自发渗吸效率因素,探索影响压裂液油水置换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出了最佳渗吸采出率及最大渗吸速度现场参数。结果表明,各参数对渗吸速度的影响顺序为:界面张力 > 渗透率 > 原油黏度 > 矿化度,岩心渗透率越大,渗吸采收率越大,但是增幅逐渐减小;原油黏度越小,渗吸采收率越大;渗吸液矿化度越大,渗吸采收率越大;当渗吸液中助排剂浓度在0.005%~5%,即界面张力在0.316~10.815 mN/m范围内时,浓度为0.5%(界面张力为0.869 mN/m)的渗吸液可以使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静态渗吸结果表明:并不是界面张力越低,采收率越高,而是存在某一最佳界面张力,使地层中被绕流油的数量减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高,为油田提高致密储层采收率提供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995.
Stabilisation/solidification of synthetic petroleum drill cutting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stabilisation/solidification (S/S) to treat synthetic drill cuttings as a pre-treatment to landfilling or for potential re-use as construction products. Two synthetic mixes were used based on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pecific contaminates present in typical drill cuttings from the North Sea and the Red Sea areas. The two synthetic drill cuttings contained similar chloride content of 2.03% and 2.13% by weight but different hydrocarbon content of 4.20% and 10.95% by weight, respectively; hence the mixes were denoted as low and high oil content mixes, respectively. A number of conventional S/S binders were tested including Portland cement (PC), lime and blast-furnace slag (BFS), in addition to novel binders such as microsilica and magnesium oxide cement.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e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different binder mixes.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UCS) values were observed to cover a wide range depending on the binder used. Despit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ydrocarbon content in the two synthetic cuttings, the measured UCS values of the mixes with the same binder type and content were similar. The leachability results showed the reduction of the synthetic drill cuttings to a stable non-reactive hazardous waste, compliant with the UK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non-hazardous landfills: (a) by most of the binders for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and (b) by the 20% BFS-PC and 30% PC binders for the low oil content mix. The 30% BFS-PC binder successfully reduced the leached oil concentration of the low oil content mix to inert levels. Finally, the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offere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morphology and general behaviour of the mixes that were not depicted by the other tests.  相似文献   
996.
油页岩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明安 《矿冶》2002,11(2):32-34
某煤矿含有大量的油页岩,属煤系高岭岩系列.根据油页岩的鉴定结果和实验室初步试验研究,认为可以利用该油页岩干馏脱水后生成的偏高岭石,作为生产高强混凝土的添加剂;也可以经过脱除显色物质后,制取高附加值的优质高岭土产品或深加工生产高质量的白炭黑及铝盐等产品.综合利用油页岩资源,是该煤矿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97.
王冰 《新疆石油地质》1993,14(4):318-322
“潜山沉积环境图” 是能够比较全面反映潜山石油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件, 其其体制图才法和步骤是: ① 编绘潜山任性面项界几何形态;② 进行室内“ 地质琪图”;③确定潜山土披盖层的分布范围; ④确定生油区。经过区域探井标定的, 具有一定精度的地哀叠加偏移别面是编制“潜山沉积环境图”的基拙资料。70 年代末期这些方法曾用于渤海湾盆地西部的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双封油边斜-平面瓦推力轴承的最佳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斜-平面固定瓦推力轴承中,在瓦的斜央部位,沿,内外缘同时设置封油边,是提高承载能力的有效结构改进措施。本文针对这种轴承的各结构参数对轴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给出了最佳的结构参数和性能数据。  相似文献   
999.
化学发光分析在检测油脂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申鸿  杭瑚 《食品科学》1998,19(11):44-47
分别用化学发光(CL)分析法和普通化学分析法对放置在70±5℃的猪油的酸败过程做了对比研究,发现CL分析法与普通化学分析法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对应关系。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CL分析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等优点,可成为检测油脂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预测油气田产量的数学模型, 但这些预测模型应用于某些油气田的产量预测时, 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此, 笔者提出了油气田产量预测的校正方法, 这一研究弥补了以往产量预测模型的不足。实践结果表明, 经校正后的预测模型,与其它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