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4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420篇
工业技术   1302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1.
ε-己内酯(ε-CL)聚合催化体系主要分为正离子型、负离子型和配位型催化剂,后者催化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有锡盐、有机铝化合物及稀土化合物。聚己内酯(PCL)熔融温度较低(约为65℃),加工性能优良,易于成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65℃,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可作为大分子材料的增塑剂使用。合成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疏水性优良,具有卓越的渗透性。但是PCL的降解速度慢,在体内可保持1~2 a。在有恶臭假单胞菌存在及无微生物存在时,经改性后,随着分子结构的改变,PCL降解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装有紫外光的光催化反应器中,用锐钛型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进行了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的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纳米TiO2用量、镍(Ni^2+)掺杂量、苯酚的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苯酚水溶液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时,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达95%以上,强酸和强碱条件均不利于苯酚的降解。当TiO2用量为50mg,UV辐照40min时,200mL质量浓度为50mg/L的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为96.3%;当TiO2用量为150mg,UV辐照60min时,200mL质量浓度100mg/L的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为95.8%。镍掺杂增加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用质量分数为10%的二氯化镍水溶液掺杂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苯酚水溶液的降解率比未掺杂时增加13.6%。  相似文献   
13.
炼油厂碱性污水生物催化氧化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炼油厂碱性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生物催化氧化工艺对碱性污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曝气量(标准状态)为8 m3/h的条件下,碱性污水的硫化物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中的硫化物平均值为15.2 mg/L,CODCR、酚和油的去除率分别为47.5%,44.1%,50.8%,其中CODCR体积负荷为3.85 kg/(m3·d),是传统生化处理的10倍, 达到了污水预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黏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45℃下对溶解氧对聚合物污水溶液表观黏度(170 s-1)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实验研究。采油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二厂,矿化度4013、Fe3+、∑Fe、SO42-分别为0.2、1.09、.6 mg/L。厌氧实验操作和测试均在Bactron 1.5型厌氧室中进行。污水中SRB菌数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厌氧条件下增速远大于曝氧条件下的增速,放置7天时菌数相差6~600倍。用脱氧和含氧加盐蒸馏水配制的抗盐型和功能型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均随放置时间延长(1~10天)而减小,脱氧溶液的黏度总是明显大于含氧溶液。0.5 g/L超高分聚合物溶液在厌氧和曝氧条件下放置时,黏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小,分别由1天时的22.2和28.8 mPa.s减至60天时的2.7和3.4 mPa.s,曝氧条件下的黏度总是大于厌氧条件下的黏度;加入甲醛杀菌剂使溶液黏度的减小趋缓,60天时为8.9和9.6 mPa.s;在4~8mg/L范围改变含氧量,当含氧6 mg/L时放置2~40天时的黏度均最大,40天时为18.2 mPa.s。6 mg/L为污水的合理曝氧量。分析了聚合物降解、SRB菌作用、杀菌剂作用等机理。表6参10。  相似文献   
15.
韩城矿区煤层生储气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等参数的分析,得出韩城矿区煤层属良好的气源岩,其生气能力应属高生型。在储气性方面,从煤层孔隙的发育类型、孔径大小、孔隙度、比表面积和吸附性等参数分析结果看,均是3^#煤层储层参数优于11^#煤层,1l^#煤层优于2^#煤层。各煤层的储气娄型分别是3^#煤层为中等型、1l^#与2^#煤层为中等偏低型。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贵州和泌阳等地不同岩类样品的岩石热解、液相色谱和干酪根热解色谱分析,阐述了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问题。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生条件下,泥(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碳酸盐岩高,其原因可能主要与粘土矿物对有机反应的催化作用有关。泥(页)岩中存在大量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使岩石中的有机质在经受热力作用影响的同时,还受到粘土矿物催化作用的影响,因此其演化程度高于没有或只有少量粘土矿物的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7.
均相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活性艳红X-3B、中性枣红、罗丹明B3个 水溶液体系在有氧条件下的纯光化学反应与均相光催化反应的情况。其中活性艳红X-3B是研究的主体,对影响体系反应的各种条件(包括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值、催化剂品种、催化剂用量等)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有机物的去除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pH值>10或pH<3时,降解效率可达80%;选定适宜催化剂后,可使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在中性条件下提高1.5倍以上。另外还测定了其COD去除率,表明低压汞灯光照和高铁离子联用的处理效果非常好。由于本实验研究的水溶液均高浓度体系,所以实验结果对饮用水净化和高浓度、难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为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降解产物伤害与糖甙键特异酶破胶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综述了钻井,完井,尤其是水力压裂作业中产生的多糖类聚合物伤害和应用糖甙键特异酶破胶,解除多糖类聚合物伤害的技术。第一节报道了聚合物降解产物造成的伤害,指出冻胶破胶液粘度低并不代表压裂液已从充填裂缝中充分返排,氧化破胶剂和普通酶破胶剂不能使多糖类聚合物充分降解,产生的大分子量,水不溶的降解产物可对地层造成伤害,消除伤害的办法是采用对糖甙键有特异性的各种水解酶作压裂液破胶剂或伤害地层处理剂。第二节报道了各种聚合物(纤维素,瓜尔胶,淀粉)糖甙键特异酶降解聚合物的机理。第三节报道了糖甙键特异酶(主要针对瓜尔胶)的应用性能测试及结果,包括岩心流动实验,含糖量和分子量测定,传导性测试。第四节介绍了糖甙键特异酶消除聚合物伤害和用作压裂液破胶剂的现场应用,包括选井原则,实施工艺要点及3个典型井例。  相似文献   
19.
埋地塑料的降解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DPE,PS,PVC和UF四种塑料,埋在微生物活性高的土垠中32-37年,这四种塑料的状况如下;PS,UF没有变化;PVC表面似乎没有变化,但表面的增塑剂减少了,聚合物发生了氧化;LDPE有白化现象,和土垠接触的薄膜分解严重,薄膜破碎。但当薄膜相互重叠时,叠层的内部,没有与土垠接触,仍保持透明性,保持原有的光泽,地表土垠好气性细菌活跃,LDPE薄膜分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构造作用对油气生成和运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机质从埋藏开始,就处于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场中,环境提的能量,一是热量,二是机械能,机械能,主要是通过机械力作用传递给系统的,另外还以机械波的形式赋予系统一定的机械能。当发生断褶构造运动时,机械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尤为突出,它经能量的迁移转化,促成了包括机械力降解和地应力驱动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造了一次次高效的成油(生运)事件,本文以突变论为着眼点,按照改造控制建造的思路,大胆提出构造运动制造生排烃事件,成就含油气系统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