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仪表工业》2012,(9):39-39
在现有的耕地及草场、绿化、林木、土地、山地、沙地上,按照需求布置相应测量点,对区域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关系植、作物、林木等长势相关的土壤墒情信息,以及温度、湿度、光照、雨:瞄、风速、风向、气压等空间环境信息的数据进行测墩和采集,并通过对数据进行数据积累和挖掘,既可以实现根据每个地区、地块的土壤透水率及环境气候状况,科学调整灌溉渠网布局,实现节水、节能,又可以根据土地及小气候特点适时调整种植适宜的农作物、草场、  相似文献   
32.
黑龙江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旱灾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全省正常年份干旱年份易旱面积在333.33万hm2左右,占播种面积的40%左右,然而,在抗旱救灾工作中,传统的旱情监测手段在无法在广阔是地域空间内满足抗旱救灾工作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被应用于旱情监测.因为遥感监测具有监测范围广阔、时效性、可对旱情动态监测等特点,而越来越受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33.
宋秋梅 《河北水利》2005,(12):38-38
石家庄水水资源勘测局担负着石家庄市辖区18个县市的雨、水情测、报、整及地下水、水质、土壤墒情等的监测任务,每年约收集200多万个水水资源数据。做好水档案基础工作,将这些宝贵的资料、数据整理、立卷、归档是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水、水资源的客观自然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服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土壤墒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土壤墒情实验研究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所致 ,十年九旱 ,在自然供水条件下 ,农作物生长得不到充足的水分 ,粮食产量得不到保证。 2 0 0 1年由于春旱严重 ,中西部地区粮食普遍欠收 ,部分地区甚至绝收。针对上述旱情 ,我们对这一地区4~ 6月份的土壤墒情特性以及农作物的缺水现状进行了实验研究 ,以便更科学有效地实施水利措施 ,解决我省中西部地区的春旱问题。1 1 施测情况本着就近、方便、快速、具有代表性的原则 ,以我省中西部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为中心 ,以各水文水资源勘测队 (站 )为基点 ,共布设了2 5…  相似文献   
35.
通过土壤墒情远程监控系统的可操作性,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侧面阐述墒情信息监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由于我国墒情信息自动采集起步较晚,在站网布设、仪器设备研发、信息采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壤墒情监测和抗旱减灾工作。为此,进一步规范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保证土壤墒情自动测报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现有墒情监测方式主要分为人工墒情监测、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移动墒情自动监测三种。其中,移动墒情自动监测以其机动灵活、简单方便、快速高效等特点,在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有关国家墒情项目设计和技术规范,系统地论述了移动墒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移动墒情站点布设原则、监测功能、仪器配置、信息传输与接收方式等,为土壤墒情工程设计、站网建设、监测与评价、运行管理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7.
本项目通过在旱地试区设置喷灌、沟灌、不灌3种处理方式,对秋大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墒情、耗水规律、作物需水系数、灌溉用水量等进行监测,分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秋大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通过水量平衡公式得出不同月份和不同生育期的秋大豆耗水规律,提出其耗水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并通过连续3年的水量监测数据,提出其不同水平年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38.
旱灾是湖南省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基于湖南省抗旱体系不完善,旱情信息来源少、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确定以湖南省常年旱情较为严重的"衡邵干旱走廊"为典型研究区域,对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现代数据采集技术,成功解决土壤墒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在土壤水分传感器性能综合比选、墒情站设计和实施方面积累宝贵经验,为今后抗旱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9.
土壤墒情是水文学、气象学及农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对气候、农业、旱情监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河南省广利灌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水云模型为基础,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1 A数据计算双层衰减因子、植被和土壤的后向散射系数。采用RBF神经网络拟合土壤的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通过实测监测点对反演的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754 5,均方根误差为0.022,结果良好,可为灌区冬小麦土壤墒情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现代农业中,能否对土壤水分进行有效测量与控制是实现"精细农业"与"精细灌溉"的关键。SOILTOP-200墒情测定仪采用频域频率步进式(V-TDR)探测方案,应用连续波在频域进行测试,通过傅立叶变换转换到时域,反演得到平行探测传输线周围的土壤介电常数,进而通过Topp经验公式得到体积含水率。试验表明,SOILTOP-200仪器在未经率定的前提下运行稳定,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