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34篇
交通运输   5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使用自主研发的水分迁移和冻胀试验设备,对比分析砂土、粉质黏土、人工制备75%砂土+25%粉质黏土、25%砂土+75%粉质黏土在水汽补给条件下水分迁移规律及冻胀特性,研究了不同类型土试样冻结时间与含水率、温度场、冻胀量、冻胀力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土试样冻胀量和冻胀力的拟合公式。研究表明:土性对水分迁移影响较为显著,冻结7 d后,砂土试样峰值含水率达到22.1%;75%砂土+25%粉质黏土试样峰值含水率为17.1%,25%砂土+75%粉质黏土试样峰值含水率为10.1%,粉质黏土峰值含水率变化幅度不大。随着土中细粒含量的增加,试样温度场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冻结7d后不同类型土试样温度场均趋于基本稳定。冻结7 d后,不同类型土冻胀量和冻胀力差别较大,砂土试样冻胀量达到0.71 mm, 75%砂土+25%粉质黏土试样冻胀量为0.55 mm, 25%砂土+75%粉质黏土试样冻胀量为0.36 mm,粉质黏土试样冻胀量变化不大;不同类型土冻胀力随冻结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相同高度处试样冻胀力随着土中细粒含量的增加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82.
陈文  李欣 《路基工程》2018,(3):89-94
针对季节性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受冻害严重影响的情况,对吉林省长平、长营等几条高速公路进行野外冻害调查。取现场钻探土样进行室内冻胀融沉试验,并分析含水率及容重值对冻胀性的影响,进而对高速公路的冻害现象基本有规律性的认识,为季冻区高速公路防冻设计和维护提供依据和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83.
路基的填料冻胀分类及防冻层设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冻土区铁路路基表层的冻胀病害严重,且没有相应的路基填料冻胀性分类标准。在分析路基的冻胀特性、影响路基冻胀的因素、路基冻害整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并结合铁路路基填料分类的特点、铁路线路冻胀限高和维修标准,提出铁路路基填料冻胀性分类方案,并建议在冻土区设置路基防冻层。路基填料冻胀性分类方案以各类土的细粒含量、冻前含水量和冻胀高度为指标,进行冻胀敏感性和冻胀等级两级分类。路基防冻层应用细粒含量<5%的砂类和细粒含量<15%的砾类、碎石类不冻胀土填筑,防冻层的厚度根据路基的标准冻深。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载重量确定。  相似文献   
84.
隧道人工冻结施工期地层的冻胀现象会对工程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合理的地表冻胀预测方法对隧道冻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地铁双线隧道冻结施工期地表冻胀问题,考虑土体结冰温度,同时假设冻结管管壁温度恒定,采用单管冻结理论与平板冻结理论求解冻结锋面半径解析解。进而基于随机介质理论,考虑冻结壁发展过程,分别建立地铁双线隧道冻结壁交圈前后地表冻胀的历时预测模型,并采用Maple数学软件编制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结合工程案例开展准确性分析,通过对比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同时说明地表冻胀位移分析中考虑土体结冰温度及冻结壁平均温度的必要性。最后,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3种隧道埋深(6,12,18 m)和4种隧道净距(0.25D,1.0D,2.0D,3.0D)条件下地表冻胀位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净距的增加,冻土层中产生的冻胀叠加效应逐渐减弱,双线隧道中心线处地表冻胀位移最大值逐渐减小,其形态存在由“双峰”型向“单峰”型转换的过程;当隧道净距恒定时,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地表冻胀位移整体呈下降趋势,隆起形态由“单峰”型转为“双峰”型,且隧道埋深对于地表隆起形态的影响程度大于隧道净距。研究...  相似文献   
85.
纵连式无砟轨道在路基冻胀区域极易产生轨道结构断裂破坏及结构层离缝等病害。为研究纵连式无砟轨道在路基冻胀状态下的损伤机理,文章建立车辆-轨道-路基冻胀一体化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路基冻胀状态下轮轨动力响应特征、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冻胀波长为10 m时,双块式无砟轨道各动力特征达到最大值;冻胀波长大于20 m时,各动力特征逐渐趋于稳定;列车荷载在层间离缝位置处使得轨道结构反弯,轨道结构层顶部纵向拉应力增大;20 m以下冻胀波时,拉应力超过或接近设计强度值;无砟轨道各动力响应特征最大值随冻胀幅值的增加显著增大,季冻区施工及运营期间应控制冻胀幅值增加。  相似文献   
86.
陈湘生 《隧道建设》2015,35(12):1243-1251
地层冻结法在我国应用已超过60年。作为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治水最有效方法之一,既有它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给出冻结工程的全过程流程,并从冻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机制分为“隔水”(水压)和“既隔水又承受岩土压”(土水压)之间的差异,详尽说明需要考虑的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特别对地层冻胀和融沉机制和预防做出详细阐述,最后给出在隧道工程的地层冻结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7.
鹤大公路鸡西至牡丹江段K290+000~K299+300段地形复杂,地质状况不良,路区内挖方段处于水系发育且冰湖分部广泛地段,部分路区内还有水田地分布和河道经过,另外多处为低填浅挖路段,翻浆现象较多。为消除隐患,防止病害,施工中采用挖除回填、掺灰、铺设塑料格栅、做肓沟等方法进行处理。介绍了不良地质条件下路基基底处理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及效果。  相似文献   
88.
对季冻区旧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拓宽中,容易出现的破坏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重点结合季冻区已建或在建的改扩建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季冻区的路基拓宽的特殊性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89.
针对遂渝铁路蔡家车站4号道岔岔枕及区间部分双块式轨枕与道床混凝土脱离、出现无砟轨道道床翻浆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修复原则,简述了修复的材料和工艺,以及修复工作注意事项,对无砟轨道的养护维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
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严寒,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公路快速建设,西部地区道路的冻胀翻浆等病害愈显突出。本文结合某高寒高原地区的地质与气候特点,通过将高强泡沫隔温材料用于路面基层,对防止道路的冻胀翻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丰富了我国道路翻浆的防治措施,为类似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