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社会科学   53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上海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君 《社会学》2008,(3):27-34
伴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郊大量土地被征用和使用,导致失地农民日益增加。现阶段,上海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落实情况普遍比因土地被使用(租借)而失地的农民要好,“镇保”实施后就产生的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落实情况也较好,而早期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统一和相关政策的协商尚有待解决。如何创新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使所有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2.
文章将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既指出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要依靠农业自身的发展,又阐述了从其他途径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的可能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23.
二元结构转换进程中的农村能源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下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呈逐步加快之势.二元结构的转换在改善农村居民经济状况、调整消费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农村居民能源消费方式及结构.为此,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农村能源安全的现状、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换对农村能源安全的影响,探讨解决二元结构转换进程中农村能源安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以确保农村能源安全的基本思路和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24.
南川市城区在西部地区的县域城市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川的城市化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严重滞后,其原因在于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城市化动力机制不强、城市化质量不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推进这类县域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5.
农村衰落和农民社会经济地位下降问题在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性”地剥夺了农村人在城乡之间、甚至工农之间进行选择的权力的同时,不断地强化了城市人的超越性权力,使农村向城市的单向资源输出变为强制性和掠夺性的。发达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一般是与一定社会的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在我国,只要注意到政策的策略性和渐进性,城市对农民开放所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可以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6.
农民的定义和农民的社会构成是研究农民问题的基础。假如连哪些人是农民,哪些人原来属于农民但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都不清楚.恐怕难于对与此相关的问题做出准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27.
28.
马克思早就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像在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过去的20多年实践证明,城市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城市化将是下一阶级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一组由著名经济学家、教授、学者政府官员关于城市化的文章,以方便读者了解城市化发展的一些实质问题。——编者  相似文献   
29.
3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主体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嬗变和转型。基于此背景,结合对某地区失地农民的120份调查问卷分析,从失地农民主体角度探讨他们对失地农民这一强制性身份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工作和收入、城市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等3个因素最终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其中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工作和收入、城市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由大到小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