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地球科学   32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珠江三角洲地质灾害种类的多样性与其所处的复杂地质环境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文章选用了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地壳升降运动、软土地基、地面塌陷以及冲、淤积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并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内17个小区作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地区属于轻灾害区,只有滨海沿岸地区属于较重灾害区。  相似文献   
12.
一个简单食物链的能流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链能量转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海洋生物生产就是海洋食物链能量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把来自以藻类为主的植物性生产,通过被食-取食多级转换,形成了贝、虾、鱼等各级动物性生产,这就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岸带水域是我国目前海洋开发的主攻目标,揭示这个海区中食物链能流转移过程,对其经济生物生产力估算和开发前景预测有着重要意义。测定自然条件下海洋食物链能流是极其困难的。借助实验结果进而推算,就比较方便。本研究选择我国海岸带水域中属于不同营养级的4个经济种,构成一个简单的人工食物链,即金藻(…  相似文献   
13.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与工程地质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分布在海湾、泻湖、河口区,厚度1-10m。海湾、泻湖软土为淤泥、淤泥质土,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浅水区,软土颗粒偏粗,强度相对较高,触变性对建筑物危害性大,陆源物质供应少的深水区,软土颗粒偏细,低强度、高压缩性、沉降变形大和蠕变性是危及建筑物稳定的主要因素。海湾、泻湖软土位于地下水位下,具低透水性,掩埋后短期不易排水固结,软土下为强度较高的冲积物,对一般建筑物,利用强夯、粉喷搅拌桩、  相似文献   
14.
山东荣成市成山头南侧发育了一条沙坝和一系列的湖 ,组成成山卫湖链 ,以面积最大的天鹅湖有关资料为主 ,运用粒度分析、软体动物鉴定、14 C测年等方法 ,对So5 ,Sh5 ,Sh1和Sh6孔岩心进行分析 ,揭示了该湖链的形成过程 :距今 70 0 0a左右 ,海水开始入侵 ,形成了荣成湾 ,距今 6 0 0 0a左右 ,沙坝和坝内的一系列半封闭湖形成 .根据沙坝层理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形成后自然作用下的演化动态 ,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 ,严重影响了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 new concept (‘enzyme sharing’) concerning the interaction of marine nematodes and microbes in the degradation of sedimentary detritus is presented. Elements of this concept are (1) the notorious tendency of many aquatic nematodes to agglutinate detrital particles by mucus secretions, (2) new observations on the stimulation of microbial growth by nematodes in agar plates, and (3) literature data on limited endogenous proteolytic capacities of aquatic nematodes.
Observations on nematode‐microbe associations in agar plates prompted the conceptual synthesis. In agar medium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ny nutrients a spectacular growth of bacteria was visible on the sinusoidal crawling trails of nematodes only 2 – 3 days after introduction of the worms (species of Adoncholaimus, Anoplostoma and Sabatieria). Juveniles of Anoplostoma that hatched in the agar cultures left their minute trails in the medium and these were rapidly occupied by bacteria. The nematodes repeatedly visited their bacterial trails, which persisted as a peculiar biotic structure for more than one year and survived the nematodes.
In sterile agar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the fluorogenic methylumbelliferyl‐β‐glucosid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nematode Adoncholaimus, an enhanced fluorescence of the medium was visible, indicating β‐glucosidase activity. We therefore assume that oncholaimid nematodes discharge enzymes that alone, or in concert with microbial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the hydrolytic cleavage of refractory polysaccharides containing β‐glucosidic bonds such as agar components and cellulose. The sugars thus produced may then be taken up by the nematodes and concomitantly support the conspicuous growth of microbes. Since we did not observe any feeding of the nematodes on the associated microbes in agar plates, we question the nutritive potential of intact microbial cells for a number of nematodes abounding in detrital habitats, and call attention to the significance of ambient dissolved or adsorbed organic monomeric nutrients.
Consequently, we perceive the puzzling perpetual accretion of detrital organic particles to sediment agglutinations by nematodes as an adaptation for operating an ‘enzymatic reactor’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ssolved nutrients. We hypothesise a relationship of mutual commensalism of nematodes and heterotrophic microbes in detrital habitats and propose the term ‘enzyme sharing’ for this relationship. Both parties invest in a common enzyme pool that decomposes organic detritus for their nutrition. We present here evidence that nematodes contribute β‐glucosidase, 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cellulase system.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suggest that microbial enzymatic processing of detrital proteins yields amino acids available to nematodes, which apparently have no efficient proteolytic enzyme system in their intestines.  相似文献   
16.
在搜集广阔渠截潜引水工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勘察和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经现场调研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对该区枯水期浸没灾害做了预测,并据此采用类比法对汛期浸没灾害做了初步评价,研究了不同季节和不同截渗墙长度的相应浸没范围大小和受灾对象,提出了减少浸没灾害和增大自流引水流量措施的建议,不仅对该工程截潜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冲积平原区截潜工程方案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红旗渠是举世文明的引水工程,全长4 013.6 km.红旗渠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林州市任村镇白家庄至尖庄一带为本次工作的勘查区,勘查中共发现零星崩塌3处,崩塌带1处、沟谷泥石流3处.本文针对发现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形态等进行描述并给以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五华县地质灾害形成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华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多分布在东南、南部花岗岩区、北部花岗岩风化土区等广大中低山及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灾害点个体规模小,稳定性差,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育呈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分布等特点。五华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生是多种致灾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其形成的内在要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类型;地形地貌与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外在条件,它制约着崩、滑、塌等致灾地质作用的形成;大气降雨是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激发因素,决定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速度和时间;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采用避让、预防、监测及治理措施,做到避让与治理结合,以群测群防为基本手段,点状灾害以工程治理与生物防治为主;面状灾害以生物防治为主;采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江源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处于长白山西麓,行政管辖隶属于吉林省白山市,具有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加剧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地质灾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和潜在威胁。本文对该县的地质环境作了详尽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它们的发展规律,同时对该县进行了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最后结合当地经济条件与地质灾害现状,给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在物元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物元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通过实际公路泥石流危险性等级的关联度计算,对四川地区雅泸高速公路的5条泥石流沟进行了评价,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上,而且所得的结果会更加合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