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7篇
  免费   1345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地球科学   717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曲流点坝内部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物理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曲流点坝物理模型,模拟地下曲流点坝储层进行驱替实验。观察注入剂的运动规律,同时,在模型上布置了测量电极,以双电极法测量驱替过程中垂向电阻变化,反映注入剂波及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侧积泥岩夹层的建筑结构对注入剂在点坝砂体中的流动规律,以及对剩余油的形成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在曲流点坝内部,侧积泥岩夹层对注入剂具有强烈的遮挡作用,受其影响形成侧积体差异型剩余油、重力型剩余油以及压力异常型剩余油三种类型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点坝的中上部。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水平井钻遇点坝上部进行开采是主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42.
张守鹏 《地学前缘》2008,15(1):202-208
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油气储层非均质性明显,砂层薄且与泥质间层分布,储层分布规律和空间叠置关系复杂。储层主要受深水盐湖、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五类沉积相控制。利用先进的GridStrat建模软件,采用特殊的"二步建模"处理方法,根据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参数分布规律,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了沉积相、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和产能系数模型。沉积相模型显示出扇三角洲及浊积扇是砂体分布的主体,且分布范围广;岩性模型显示出不同岩类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构造位置及不同物源控制。孔、渗模型显示沉积相带和岩性是决定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发育程度的主控因素。孔隙度决定了储油气空间的数量,渗透率决定了储层产能系数的大小。产能系数模型显示出产能潜力区为浊积扇和扇三角洲的叠合分布区。研究结论对油田开发部署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主要白云岩类型及孔隙发育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白云岩广泛发育,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按照结构和特殊构造两大分类依据,文中将研究区白云岩归为6大类,即泥-粉晶白云岩(又按含膏与否进一步分为含膏泥-粉晶白云岩和不含膏泥-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和膏溶角砾白云岩。每类白云岩都可以其独具特色的晶体结构和/或沉积构造与其他类型相区分。在这些白云岩中发育的孔隙类型主要有6种,即窗格孔、铸模孔、晶间孔、溶孔、角砾孔及砾间溶孔和缝合线孔,其中除窗格孔为原生孔隙外,其余均属次生孔隙。就其储集意义而言,以溶孔和晶间孔最为重要,次为角砾孔及砾间溶孔,而铸模孔和窗格孔的储集意义相对次要。缝合线孔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可改善储集岩的渗透性,二是与斑状白云岩配合还可能构成有效储集岩。  相似文献   
44.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复合含油气系统与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叠合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描述方法和评价思路,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含油气系统复合特征,再现从源岩到圈闭的油气地质演化过程。孔雀河地区含油气系统以断裂复合贯通为主,同时存在不整合面复合贯通,构成寒武系C—(!)—下奥陶统O1(!)—石炭系C(*)—三叠系T(*)—侏罗系J(*)+寒武系—C(!)—下奥陶统O1(*)—志留系S(*)—泥盆系D(*)—侏罗系J(*)改造型复合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系统的复合经历3个关键时刻:泥盆纪末是构造格局与古油藏形成期,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是油气转化、重新分配与油藏调整期。研究区可分为破坏散失区、改造调整区、深埋保存区,其中改造调整区、深埋保存区为有利油气聚集区,处在改造调整区的龙口背斜和维马克—开屏背斜的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断背斜圈闭以及下古生界残留古断背斜圈闭是最佳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郑州市城区深部基岩层热储的岩性、构造、热源及盖层条件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区热储特征,并首次提出了断裂循环型带状热储构造网络体系的构思,这对该区今后深部基岩层热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6.
运用储层综合评判分析方法对羌塘盆地侏罗系碎屑岩储集层进行分析和评价。首先选择影响储层性质的8种参数,包括定性参数,如岩性、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和定量参数,如储层厚度、孔隙结构、物性等,对其进行单因素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单因素对储层贡献的大小,确定各单因素的加权系数。最后,利用评判分析方法,计算各剖面的综合判别得分。综合判别分析评价表明,北羌塘坳陷中部、东部和中央隆起带北缘发育好储层;北羌塘坳陷西部发育中等储层;而南羌塘坳陷储层较差。  相似文献   
47.
南堡凹陷周边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南堡凹陷周边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笔者通过对区内碳酸盐岩的薄片鉴定、化学分析、烃源岩分析、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不具备生油能力,其油源为南堡凹陷古近系生油岩,且古近系生油岩生油母质较好、成熟度高、厚度大;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差,晶间孔欠发育,早期裂缝基本被充填完全,晚期构造裂缝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空间;岩溶发育垂向分带不明显,溶蚀孔洞孤立且连通性差;区内主要发育有4类盖层,且储盖组合良好,发育有不整合油藏和构造块状油藏两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48.
青藏高原北部陆相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层位包括始新统风火山组、渐新统雅西措组和中新统五道梁组。古近系雅西措组烃源岩,特别是灰岩属于中好烃源岩范畴,有机质类型较好,且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阶段,是藏北高原新生代陆相盆地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位。陆相盆地储集岩较发育,储层较丰富,发育层位包括风火山组和雅西措组,其中雅西措组是储层主力分布层位。对测区分析数据表明:通天河盆地具备一定规模的生油岩厚度,而且有机质丰度为沱沱河地区最高,表明其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49.
电白县观珠镇根竹园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热流体温度60℃~78℃,地热田规模较小,地面有温、热泉出露。本文通过地热田的地质条件、地下热水的温度、水质及储量,对开采的技术条件及储量作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地热资源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0.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处理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T74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的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T74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储层由三期浊积砂体叠加形成,可划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带;各期浊积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以韵律性不明显、渗透率差异大为主要特征,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中心微相储层的物性要好于边缘微相;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存在差异,中心微相主要发育中孔中喉和细孔中喉型孔隙结构,边缘微相主要发育细孔细喉以及微孔型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