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8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1403篇
地球科学   58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Blasting induced vibration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the open-pit mines and intense vibration can cause critical damage to structures and plants nearby the open-pit mines, especially to the final pit wall's stabili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how to control vibration induced by blasting in the mitigation of negative effects of blasting in open-pit mines.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propagation of blasting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s and find the feasible approaches to reduce the harmful effects of vibrations induced by blasting on the final pit wall's stability. For this purpose, a series of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XinQiao Mining Co. Ltd. Sixty-six events and the blasting parameters of these shots were carefully recorded. Dur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the predictor equation pro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Mines (USBM)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PV) and the Scaled Distance (SD) fact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PV and SD was determined and proposed to be used in this open-pit mine. Control of maximum charge amount per delay and the selection optimum interval time to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vibration by waveform interference were applied in practice. Based on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 can determine the maximum charge amount per delay and 15 ms delay were proposed to be used in this site, and a decrease in vibration of 24.5%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992.
土耳其贝帕扎里天然碱矿H020U井在造斜钻进和水平钻进过程中遇到井漏、钻头钻遇硅化灰岩层磨损严重、未绕过第一靶点V020而打中套管、井涌、仪器掉入裸眼、钻遇未知溶腔导致顶角下降,方位偏离而导致未直接连通第二靶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最后成功地使H020U井连通第一靶点V020井和第二靶点V020U井。  相似文献   
993.
朱效中  朱学光 《探矿工程》2011,38(10):60-62
淮北某煤矿因第四含水层水量过大,通过F5断层导入采煤工作面,使采煤生产陷入停顿。为解决采煤工作面涌水量过大问题,研制了高浓度化学浆液,经钻孔注浆收到良好的止水效果,使近200万t煤炭资源恢复开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4.
常德青峰煤矿地面钻孔注浆堵水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强 《探矿工程》2011,38(10):63-65
简要分析了湖南常德青峰煤矿突水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突水因素,编制了注浆堵水方案,阐述了注浆堵水过程中注浆段的划分、浆液的配置、注浆结束的标准等工艺流程及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95.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不同确定方法及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对于圈定有利的成矿带,指导找矿非常关键.文章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矿区及外围水系沉积物Cu,Pb,Zn,Ag等4个元素为例,分别运用传统方法、归一化法和分形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将3种方法圈定的异常进行比较发现:传统方法圈出的异常有限,主要是在矿区出现异常;而归一化法可以圈出更多的异常,并且与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996.
嘎拉勒金(铜)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西段,为夕卡岩型金(大型)铜(小型)矿床。矿区主要岩石为巨斑状石英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与闪长玢岩。该矿床岩石样品的REE分异程度较高,Eu呈弱负异常,w(Al2O3)为14.45%~15.84%,铝过饱和指数A/CNK为1.33~1.46,均大于1,表明为S型花岗岩。经...  相似文献   
997.
苏77-5-8H井为苏里格气田苏77区块第一口利用水平井提高山23组开发效益的大斜度穿煤层水平井,目的层山23储集砂岩上部发育厚度25~30 m的碳质泥岩和煤层段,由于煤系地层的特殊性,钻进过程中易坍塌,且煤系地层正好处于入靶前的造斜井段,钻井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在分析了煤层井壁稳定机理基础上,针对苏77区块地层特性和水平井钻井施工的难点,分析了该井主要技术难点,重点从井眼轨迹轨道设计优化、轨迹控制及施工技术措施和钻井液技术等方面对该井安全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为今后同类井钻井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8.
孙家庄铁矿初级定向钻进及防斜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庆 《探矿工程》2011,38(12):22-24
介绍了山西省原平市孙家庄铁矿矿区的地层概况和矿体特征,收集汇总了该矿区的前期钻孔数据资料和存在的孔斜问题,对该矿区的钻孔孔斜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矿区的钻孔孔斜变化规律及特点,对钻探施工中的钻孔结构、钻具级配、套管选用、初级定向钻进方法及防斜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用钻探施工效果证明了采用的初级定向钻进方法和采取的防斜措施是可行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重金属含量分析,分级提取化学形态分析,结合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析,对黄龙铺矿区1号尾矿库重金属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上,尾矿库中心排水口处地势低洼,铜、铁因相对活泼易于迁移而流失,铅、锌、铬、镉在尾矿库四周的地表浅部淋失,在尾矿库中心则相对富集。化学形态分析表明尾砂中各重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各有不同,一般以T6原生硫化物态和T7残渣态为主,铜、锌、铁迁移性较强;其他则较弱,表明对环境威胁不是很大。重金属的迁移明显的分为氧化带和次氧化带,研究结果显示尾矿覆盖方法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地阻滞污染元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弄清楚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复垦区的环境效应,以开滦矿区吕家坨复垦新村为例,介绍了地基回填煤矸石工艺,分析了煤矸石化学成分及其含量;采用室内淋溶实验,对pH、总硬度(CaCO3)、F^-、SO4^2-、Pb、Cd和Cr^6+浓度等地下水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水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煤矸石回填地基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参照《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评价了回填地基煤矸石的放射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结果表明:通过现场振动压实试验确定了回填地基分层充填、分层振动压实参数及碾压趟数,确定按照煤矸石与土体积之比5:2进行回填,若回填一层厚500mm煤矸石,则要回填一层厚200mm粉煤灰或土,地表覆土厚度确定为0.5m;煤矸石中SiO2和Al2O3含量较高,属基性岩类,同时煤矸石含有炭、铝和CaO等物质,易发生水解和风化等现象;地基分层回填压实的复垦工艺减少了煤矸石中有害物质的释放量,降低了污染物的迁移速度,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地基回填煤矸石也显著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研究区煤矸石不属于放射性废物,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