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地球科学   16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过去的暖期,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受到广泛关注,例如暖的早更新世间冰期时期(1. 6~2. 6 Ma).本文利用黄土高原洛川和赵家川剖面古土壤层中酸溶相元素的分布及其比值去重建早更新世间冰期时期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结果显示酸溶相中以Ca元素(平均2. 6%)为主, Mg元素(平均1116. 5 mg/kg)次之, Sr元素(平均49. 5 mg/kg)和Mn元素(平均47. 6 mg/kg)最低.它们的含量在早更新世较高,中晚更新世时期较低,而Mg/Ca、Sr/Ca和Mn/Ca摩尔比值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这些元素的分布及相应比值的变化受东亚夏季风控制,主要反应季风降水的变化.两个剖面古土壤层中元素及其比值均指示暖的早更新世间冰期时期黄土高原地区东亚夏季风较弱,中晚更新世间冰期时期夏季风较强,该结果与过去许多东亚夏季风重建记录接近.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支持早更新世弱的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导致弱的东亚夏季风这一假说.  相似文献   
992.
2012年4月11日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和2小时后的MW8.2强烈地震,这是到目前为止震级最大的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本文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及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尽管发生于印度洋板块的沃顿海盆内(巽它海沟西南),但该地区断层发育、中强地震活跃、变形情况复杂,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在向NW方向运动时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这种差异运动导致在板块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因此在板块内部近SN向的断层及附近区域不断积累弹性应变能;同时2004年的MW9.2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该次地震造成了应力加载,起到了触发作用,最终导致了本次特大左旋走滑型地震的发生。此外库仑应力变化计算表明,MW8.6地震在MW8.2地震的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大,增加值超过0.05MPa,因此对MW8.2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该次地震对其周围陆地影响较小,苏门答腊岛处于地震影响区中,库仑应力降低了0.03MPa,发生强余震的风险下降。主震后的余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加区一致。本次MW8.6特大地震后,全球范围内的M≥5.5地震活动性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该现象在本世纪以来其他5次M≥8.5的强震之后并未出现;同样,该次特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震后中国大陆地区M>4.5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93.
CDntnbutionNo.3236fromtheInstituteofthenology,ChinaseAcadeInyofSdenas.KeyprojeCt396MandProjeCt4M76274supp0rtedbyNSFC,andabosupportedbypnsident'sboofCh1nereAedernyofSdenas.IwnODUruONThemonsoonisacirculationfeaturethatisplanetaryinscaleandhasanidentiliablesignalregardingitSsubsequentintensitysomeninemonthspriortotheaCtivestageofthesummrmonsoon(WbsterandYang,l992,Vemekar,l994).Furthertnre,thernagnitudeofthemons00n'svariabilityissubstantialandidentifiableoveralargearmindudingthePadficd…  相似文献   
994.
运用语篇功能理论,以具体文学语篇类型的翻译问题为例证,提出文学翻译应把握好翻译进程,诠释原语意义,在译语中保持原有风采语篇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995.
赵凤阳 《测绘科学》2016,41(12):283-287
为了尽量减小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而带来的风险,需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靠地预测地表的变形量。该文采用改进的方法来选择平移和伸缩因子的初始值,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分析预测隧道施工中的地表沉降量,并在预测中考虑了地表平均压力、盾构机平均穿透深度、填充泥浆度等外界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方法来选择初始的平移和伸缩因子,提高了函数的逼真性能,并减小了估计误差。  相似文献   
996.
785 traces of vertical components from shallow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10 CDSN (Chinese Digit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stations and 5 GSN (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stations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L g coda in the Chinese continen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The records were processed first using the stack spectral ratio method to obtain the average values ofQ 0 (Q at 1Hz) and η, the frequency dependence, ofL g coda in the ellips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aths. The back-projection technique was then employed to obtain the tomographic maps ofQ 0 and η valu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erro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studied areaQ 0 varies between 200 and 500. The lowest value ofQ 0 exists in the Yun-nan-Tibetan region, while the highest value ofQ 0 occurs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Siberian platform. η varies between 0.3 and 0.8. For most part of the studied area η varies inversely withQ 0.  相似文献   
997.
Heat flow was measured on the Lomonosov Ridge during the 5th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Expedition in 2012. To derive the time-temperature curve, resistivity data were transformed to temperature by the resistivity- temperature program. Direct reading and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quilibrium temperature, which were regressed against the depth of the probes in sediment to derive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Then, heat flow was calculated as the product of geothermal gradient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ediments. The heat flow values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similar (i.e., 67.27 mW/m2 and 63.99 mW/m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at adjacent sites. The age of the Lomonosov Ridge predicted by the heat flow-age model was 62 Ma,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ference that the ridge was separated from Eurasia at about 60 Ma.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资料对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耀斑进行监测和分析,介绍一种值得探讨的耀斑爆发前可能存在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 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 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大陆主要成矿域地壳速度结构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汇集了中国11条地球科学断面和数十条人工地震剖面,对中国大陆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主要成矿域的地壳分层结构模型。根据各层的厚度和地震波速度差异,揭示出主要成矿域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勾绘出壳内低速层的分布特征。文中还探讨了中国大陆主要成矿域岩石圈的现今活动性,以及地壳厚度、壳内低速层、“墙式”地震剪切波垂向低速带和下地壳底部高速层(体)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