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科学   1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82.
窦螺亚科(Sininae)隶属于软体动物、前鰓亚纲、中腹足目、玉螺科。此亚科在全世界海洋中约有50种,在国内尚无系统地研究过,仅有一些零星报道。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前北京动物研究所收集的标本资料,经整理鉴定,共有11种(其中有1种未定出种名),分隶于2属,其中3种在我国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3.
Ninteen species of subfamilies Imbricariinae and Cylindromitrinae, family Mitridae, are recorded from the China's seas. Of which, one genus and six species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China's seas, i.e., genus Ziba Adams H and Adams A, Cancilla (Cancilla) carnicolor, Ziba duplilirata, Z. insculpta, Neocancilla circula, Scabricola (Scabricola) desetangsii, Scabricola (Swainsonia) ocellata ocellata.  相似文献   
84.
1955年11月,苏联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考察船"勇士号"在其第二十二航次从太平洋返航途中,曾穿过中国东海的北部,航向由琉球群岛的吐噶喇海峡指向济州岛,然后穿过日本海的朝鲜海峡。在此航程中设了十二个海洋观测站,在这些站上,除了其它的观测外,还获得了底部沉积物和底栖动物区系的资料。应该指出,以前中国东海北部的沉积物没有任何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且一切有关的资料主要是海图上的底质点。根据这些资料所编制的底质图(例如:Bottom sedimentchart of adjacent Sea of Japen,1949)具有极大的概略性,同时也不能断定海洋沉积物的  相似文献   
85.
Concentrations of some heavy metals and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r,Ga,Ni,Zn,Mo,Cu, Pb,Yb,Y,Nb,Ti,Sr,Ba,Mn,Sc,Co,V,Zr,Fe,Al,W,Se,Bi,Sb,As,Cd in recent mollusk shells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depths in the southern and southwestern parts of the Marmara Sea are investigated.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lements in the shells is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Of these,concentrations of 12 elements(As,Bi,Cd,Co,Ga,Mo,Nb, Sb,Se,Sc,W and Yb)are below zero [(0.053-0.79)×10~(-6)];concentrations of seven elements(Cr,Ni, Pb,V,Y,Zr and Cu)are(1.0-6.0)×10~(-6);concentrations of four elements(Ti,Mn,Ba and Zn)are 10- 20×10~(-6);and concentrations of five elements(Si,Al,Fe,Mg and Sr)are(47.44-268.11)×10~(-6).The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9 elements were studied separately in mollusk shells such as Chamalea gallina(Linné),Pitar-rudis(Poll),Nassarius reticulatus(Linné),Venerupis senescens (Coocconi),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Lamarck),Mytilaster lineatus(Gemelin in Linné)and Chlamys glabra.It was found that,in mollusk taxonomy,the elements have unique values.In other words,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various mollusk shells depend mainly on the tax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ollusks.In various bionomic environments different element distributions of the same speci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s of the each environment.Dat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organisms are the most active and deterministic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86.
几种软体动物对^14C—DDT和^14C—杀灭菊酯的积累和排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软件动物: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凸加夫蛤、曲畸心蛤、伊萨伯雪蛤,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对^14C-DDT和^14C-杀灭菊 酯和积累和排泄。结果表明:^14C-DDT能很快地在动物体中积累,翡翠贻贝和波纹巴非蛤积累DDT的能力最高,腹足类的纵带滩栖螺和珠带拟蟹守螺积累DDT的能力较差。^14C-DDT在动物中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在消化腺和珠带拟蟹守螺积累DDT的能  相似文献   
87.
现代砗磲壳体锶同位素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西沙群岛的双壳类磷砗壳体沿着其生长纹取样并系统地作了锶同位素的分析,得出了该生物壳体的锶同位素生长变化曲线。我们发现鳞砗磲壳体的锶同位素生长曲线显示出周期性的变化,与生物体的生长周期相一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是沿岸大陆河流排放量年同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8.
不同污染程度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首次对湖北梁子湖水系污染程度不同(中营养型、中富营养型、富营养型)的4个湖泊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数、物种多样性与湖泊受污染程度呈负相关系,密度与污染程度大体上呈正相关.还讨论了底栖动物环境指示种生态特性,研究表明中国长足摇蚊的密度与水体营养水平呈正相关,软体动物种类数与湖泊污染程度呈负相关.通过对软体动物、寡毛类及摇蚊类密度和生物量在不同湖泊之间的差异的分析,表明湖泊水体污染导致了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根据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对福建乡级以上海岛水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有82科97属345种,主要有蚶科(Arcidae)、贻贝科(Mytilidae)、蛤蜊科(Mactridae)、樱蛤科(Tellinidae),帘蛤科(Veneridae)、篮蛤科(Corbulidae)、角贝科(Dentaliidae)、玉螺科(Naticidae)、骨螺科(Muricidae)、蛾螺科(Buccinidae)、织纹螺科(Nassariidae)、衲螺科(Cancellariidae)、塔螺科(Turridae)、笋螺科(Terebridae)、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等.在12个乡级以上海岛水域,福建中南部岛屿水域软体动物物种数较多,北部相对较少.平均生物量为8.81 g/m~2,栖息密度为36个/m~2.生物量厦门岛水域最高(33.18 g/m~2),南日岛最低(0.73 g/m~2);栖息密度江阴岛最高(188个/m~2),湄洲岛最低(4个/m~2).福建省海岛水域软体动物种数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数量季节变化,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栖息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90.
南海玉螺科两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9,40(6):808-812
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玉螺科标本时,经形态分类和齿舌解剖学研究,发现了属于玉螺科的2个新种,即:马氏玉螺Natica maxiutongi sp.nov.和南海窦螺Sinum nanhaiensis sp.nov.。两新种均分布于南中国海,其中马氏玉螺采自海南岛陵水和黎安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海砂质海底,壳面褐色或栗色,体螺层上有3-4条深褐色的螺带;南海窦螺分别采自广东近海和南沙群岛海域水深105m和102m的泥质沙海底,贝壳小,呈长卵圆形,壳面白色或淡黄褐色,表面螺肋和生长纹细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