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8篇 |
免费 | 865篇 |
国内免费 | 207篇 |
学科分类
地球科学 | 33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103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73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145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31.
申扎地区属青藏高原南羌塘高寒草原区,具有典型的高原植被.根据水体条件、植被组成和地貌特征等,划分了7种草地植被类型和2个木本植物分布区.藏北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高原植被面临严峻的破坏、退化和沙漠化环境,生物链严重失调,高原鼠兔由于几乎没有天敌而大量繁殖.对高原草地的破坏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高寒、冻融作用、地下水位下降、雪线上升和冰川萎缩、猖獗的鼠害、超载过牧是高原植被(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其中高寒、缺水、鼠害和超载过牧是最重要的原因.藏北申扎地区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比例为约1:9,湿地和植被供水系统受到严重损害,造成大面积草场萎缩,形成了环状草地退化带.藏北草地向恶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逆的,根治鼠害,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减缓草场退化速度. 相似文献
132.
针对传统的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算法中因果关系混乱导致的算法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算法.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水资源动力模型,根据土壤测定数据计算生态需水量相关参数,预测出植被生态需水量.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算法经济效益高、污染负荷小,该算法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33.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三江源区广泛分布的冻土显著退化,对植被变化与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但近20年植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与冻土变化的响应尚不明晰。基于2001—20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气象与土壤冻融数据集,分析了过去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与土壤冻融要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001—2020年间三江源区植被整体呈变绿趋势,生长季NDVI以每10年0.017的速率显著增加;植被物候显著变化,生长季延长[6.3 d·(10a)-1],主要由生长季开始日期(SOS)提前[4.9 d·(10a)-1]贡献。基于统计分析结果,气温和降水是生长季NDVI最重要的主导因素,植被对降水的敏感性在气温相对较高、降水相对较少的暖干区域更强;生长季开始前的降水是SOS最重要的主导因素。土壤冻融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暖干区域,土壤融化时段延长对植被生长起到抑制作用。总体来看,三江源季节冻土区... 相似文献
134.
了解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是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的重要基础.文章选取我国从内陆至沿海分布的148个样点,探究降水梯度下表土花粉变化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和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内陆至沿海,孢粉组合基本能够反映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植被变化特征.在温带荒漠和草原区域,以蒿属、藜科为主的草本花粉占优势;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以松属、蒿属和十字花科为优势花粉,伴有落叶栎类、榛属/鹅耳枥属等落叶乔木花粉;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栲属/柯属和青冈属花粉较为丰富.2)不同植被区域木本与草本花粉比值(AP/NAP)、蒿属与藜科花粉之和(A+C)、蒿属与莎草科花粉比值(A/Cy)、松属与蒿属花粉比值(P/A)等花粉指标有所不同,对区域植被和气候有较强指示意义.3)本研究中表土花粉变化与年降水量和7月均温密切相关,但在不同降水梯度下,部分花粉表现出不同的花粉-气候相关性.4)十字花科、谷物类禾本科花粉在低海拔地区含量变化与我国农田分布相对应,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人类活动.研究结果对解译地层花粉信息和提高古气候重建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136.
伊春,作为小兴安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行政区有33万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近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正是因为这里具有了森林植被生长茂盛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自1948年开发建设以来的几十年间,地质灾害在小兴安岭山区,几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7.
138.
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涵养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江源区水资源现状,论述了建立水资源三级保护区的意义、作用和划分方案,实施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的水文生态效益及健全水资源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9.
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可以揭示研究区气候变化和人工生态调节过程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基于500 m分辨率的MODIS-NDVI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均值法、斜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及残差法,分析了2001-2015年黄土高原的植被时空演变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15 a黄土高原植被在季度上总体都呈现增加趋势且存在一定差异,夏、秋季植被增加最为明显;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植被NDVI变化在不同季节上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植被NDVI对气温、降水的响应关系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并在空间上与降水的相关性显著,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有双重影响,其中生态恢复工程是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快速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0.